第十七章 “要圣旨?王承恩,给他写一张”

作者:空梵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朝臣们倒吸一口冷气,看向皇帝的眼光变得复杂起来。

原本以为只是看光时亨不顺眼要敲打折磨一番,现在看圣上所谋甚远啊!

直接跳过了重臣朝议-内阁票拟两阶段,让司礼监直接起圣旨,随后下达。

这等于是把原本流程给彻底翻了,内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原本的皇帝咨询秘书机构,成为了实际上可以制衡皇权的怪物集团,本身是文官所喜闻乐见的,有权才有钱嘛……

并且内阁是集体决策制,较之前朝的丞相制度虽然多了扯皮互殴等内耗因素。

可大家都是读书人,都讲求攘外必先安内,大伙团结起来从皇帝手里把君权一点一点抠出来,大家均分岂不美哉?

集体决策的另一个优点是,法不责众,这就更妙了。

大明后期的加速下跌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官集团(当然内部有无数小集团彼此争斗)挖了君权的墙角,而皇帝反抗无力只能重用太监,于是阉党和东林厮杀不休,导致朝政糜烂,这才有了群雄&呃……群贼并起的结果。

现在崇祯帝直接让司礼监下圣旨,等于是剥夺了内阁最大的权力。

魏藻德们怎么能不急?

可急有鸟用?

魏阁老,斜眼看向工部尚书李建泰,两人日常便相厚,算是重要盟友。

不了李尚书眼观鼻,鼻观心。

魏阁老有去看刑部冯铨,后者干脆白眼观天。

谁都不愿意去出头……

倘若明太祖复活见到朝廷上这番景象,估计忍不住要拍拍朱由检的肩膀“这才是皇帝的样子的,当年废丞相不就是为了,金口玉言独菜天下么!之前几个逆孙是越活越回去!竟然把皇帝大权拱手让给文官!”

估计鲁智深听了这话也的拍拍老朱肩膀:“论年纪你该叫洒家爷爷,朝廷么,和落草拍座次差不多,谁拳头大听谁的,不服的打死便是……”

……

退朝后,王承恩问道:“万岁爷,这么做是不是便宜了这姓光的啊……”

“你竟然以为这是好差事?”天子反问。

“万岁爷,奴婢也就不说虚的了,奴婢在宫里当差那么多年,看得事情多,认识的公公们也多,其中不少就是当过监军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