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暗卫的消息,卫国的地域虽然不大,但是卫国的人口差不多达到了六十万户。
由于山脉的阻挡,导致卫国并没有什么战事,所以军队的数量并不多,只有不到十万的常备军。
而且由于卫国朝堂党争很是厉害,朝局混乱。百姓的生活也是十分的困苦,高额的赋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不过,为了减少伤亡,萧敬轩还是打算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对卫国发动灭国战争。
萧敬轩下令,让赵纲加大对卫国的渗透。对卫国各个城池的防御进行侦查。
在卫国各地进行策反,煽动卫国的穷苦百姓进行起义。
在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萧敬轩手中的事情也基本上忙的差不多了。
于是便开始对燕国的体制进行改制。因为已经建国,所以,萧敬轩对六房改为六部。各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两人。
设内阁,改左右长史为首辅,次辅,同时让辅佐自己的三位翰林同时赐学士衔,进入内阁办公。
为了更好的保证自己的权威,萧敬轩将御史台,大理寺单独划了出来,让这两个部门独立于内阁之外。直接向自己汇报。
除此之外,萧敬轩还赋予了一些高品级的官员直接向自己奏报的权利。
在完成官制的改革后,萧敬轩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律法的修订。
为了限制住世家门阀的力量,萧敬轩特意修订了关于税赋的律法。
首先就是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除此之外,对于境内的商税萧敬轩是没有丝毫的手软。
然后便是户籍制度的改变,废除了所谓的奴籍家丁之类的制度,不允许世家豪门蓄养奴隶家丁。
最后,为了保证官员的廉洁,萧敬轩加大了对于贪官污吏的处置力度。
萧敬轩规定,但凡贪污超过五十枚银币以上的贪官,一律抄家,男丁充军发配,女眷充入教坊司。
种种政策的施行,就是为了打破世家的垄断。
当然,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萧敬轩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官员的待遇,更是将科举设为定例。
每隔一年,各府都会举行府试,授予录取的学子秀才的身份。
每隔三年,朝廷便会举行一次会试,授予录取的学子举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