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赵昆借鉴记忆之中的一些东西,这才用最快的速度,拟定出来这么一份章程。
具体内容,实际上只有两条。
第一条,始皇帝传位,给大秦万世基业开了一个好头。
从此以后,大秦后世的帝王主动传位就该被定为永例。
赵昆在奏折中明确指出,帝王年过四十,须立储,此后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储君培养成合格的帝王。
储君继位,要经历三个步骤。
立储、监国、登基,缺一不可。
在这个过程之中,上代帝王全程监督,直到他觉得满意,便可传位,自己享受退休生活。
这个制度,可以说是严格恪守了“一带一上”的准则。
当然,太上皇也不是直接放下所有权力。
这便是赵昆在奏折之中点明的第二点。
那便是,皇帝传位之后,还要统领全国军权,至少三年。
若他愿意,可以一直掌握军权到驾崩。
赵昆提出这些想法,都是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规定皇帝四十岁必须立储。
这是因为,帝王这种职业,也是有黄金年龄的。
正常来说,一个帝王成年之后继位。
即便自小接受帝王术的教育,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学习的本质,是让他能够培养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以便用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可处理政务,却是一种极其需要经验的事情。
大概再用十年的磨砺,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