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长恭这边呢?
一千。
这是什么概念?
比起原来的,足足下降了五倍有余。
在当初几乎也只够买几本空白的书籍,但现在却已经能买到一本印好的书籍了。
如此又怎能让人不为之疯狂呢?
甚至有一些白丁士子听说了中阳的事儿后,大老远从外地赶过来,夜里就在书坊门口排队,等着第二天天亮购买书籍。
而瞧见如此场面,李长恭又怎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竖日,他又特地增设了两家书坊。
与此同时,他又往纸坊派遣了五十人,将生产效率提升至最大,使得每日光是印刷出来的成品书籍便能达到两三千本。
但即便如此,场面一样供不应求。
甚至到了第三第四日时,等不到下午,纸坊就断货了。
而面对这样的火爆场面,李长恭的应对方法也是很简单粗暴。
他当即一挥小手,再度开设一座纸坊。
与此同时,他又将造纸、造书、印刷三项全部分开,总计投入一百二十人。
比起原来,这简直扩大两倍有余。
而如此之下也总算是供应上了那凶猛的买书狂潮。
当然了,这么火爆的场面,也给了李长恭研制更好印刷技术的动力。
例如印刷机……
李长恭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理工天才,一个印刷机对于他来说倒也不算什么难事儿。
而且他也尚且记得,清王朝末年便引进过牛力印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