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在对抗陈友谅关键战役南昌之战中。牵制住陈友谅数个月。让朱元璋有时间从容地将派到淮西的军队撤回来。调整好。等鄱阳湖大战的时候,朱元璋军队是修整好的。而陈友谅军队是作战数月。才给朱元璋更多的胜机。
虽然不能说朱文正的南昌之役。奠定之后胜利。但是功勋之高,却是不能否认的。六十万大军数月的围攻,不是一般人能撑下来的。但是后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朱文正不满战后的封赏,想要投奔张士诚。
那么朱文正想要的封赏是什么?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了朱棣对汉王的承诺,在靖难之战中,朱棣对汉王说:“勉之,世子多疾。”言下之意,还用说吗。而朱元璋当时,朱标才几岁,乱世之中,朱元璋一旦有一个意外,朱标是接不住这一摊。朱元璋对朱文正应该也是有过什么承诺的。奈何,朱元璋没有什么意外。有些东西就不能给朱文正了。
朱文正的下场是圈禁至死。而朱文正的儿子,就是靖江王。也是大明所有藩王中,不是朱元璋后代的一脉。
而且朱元璋读过史书,也明白,皇族内斗骨肉相残,是哪一朝都少不了的。虽然不舒服,生气。但也能接受。不过,带着五十万大军,败给三万人。带着鞑子兵马打自己城池。无耻到如此地步。朱元璋从来没有见过。
朱元璋忍不住暴喝道:“宗亮。”
立即有一个老太监进来,想来就是朱元璋口中的宗亮。
朱元璋说道:“传令北平,燕王教子不严,杖责二十。”
朱元璋也知道,而今燕王长子朱高炽才三岁。但这一口气,不出不快。
老太监宗亮立即行礼说道:“奴婢明白。”根本没有看何夕一眼,就退了出去。
朱元璋说道:“继续。”
何夕继续将夺门之变,然后成化,弘治两朝的事情,说给朱元璋听,虽然宫廷里面的有些事情,但是不管成化对女真犁廷,对内镇压流民,还是弘治有些懦弱的守成之君。
在朱元璋这里还都看得过去。
最少比正统强太多了。
只是正德皇帝,却让朱元璋有些不知道如何评价好。对于亲自抓军权的正德。朱元璋有些欣赏。但是在做事上,这小子有些不着调。根本不适合当皇帝。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尚能忍受。
但是到了嘉靖,就不能忍受了。
沉迷修道,不理国事,将朝廷大事委托给不肖之人。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明显看出来,在嘉靖手中,大权从皇帝转到了内阁之中。看上嘉靖威风凛凛,能镇压朝廷,其实是败家子。朱元璋一心一意将朝廷大权拢入皇帝一人之身。在之前的皇帝,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能左右朝政的。即便正德也是。
不过,朱元璋怎么想的,脸上却没有露出来。最少何夕一丝一毫也看不出来。
何夕一边讲,一直在观察朱元璋。想要通过朱元璋脸上的一些表情,来窥视朱元璋的内心世界。但是头徒劳无功。朱元璋城府之深,岂是何夕能窥探的。也唯有叫门天子一事,能让朱元璋微微失态而已。
虽然窥探不出朱元璋的心思,但何夕也镇定下来。他一边讲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