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是泰勒展开式的反三角函数,arctan(1)=π/4
这是?圆周率?
artan(x)=∫1/1+x2*dx
换成数1后变成了格雷戈里-莱布尼茨公式,当然这种算法是很暴躁的,不仅极限的误差大,而且还是人没有办法计算的。
于是写了一半后面跟了一个加快收敛试,这是一种18世纪英国数学家梅钦采用的辅助手段,π/4=4arctan1/5-arctan1/239
只不过事实证明这种圆周率计算方式也是错误的,问题出在528位上,一句话极值不够细。
所以后面的半截,被一道小灰团团代替了。
后面还有一些拉马努金公式,这种公式在恒纪元的海量测算是有人用的。
楚诺夫斯基公式1/π=12∑(∞,k=0)(-1)^k(6k)!(13591409+54514014k)/(3k)!(k!)^3*640320^3k+1.5
至于再后面的作家就不懂了,毕竟作家不懂数学。(作者也不懂)
大约也是一些推理性的圆周率计算公式,不过大多数都是老掉牙的祖宗辈分的。
其实无论哪种公式,原理很简单都是一种几何算法,约等于祖冲之的割圆术。只不过用抽象,然后搞一堆花里胡哨的计算进行罢了。
“嗝!”
一声酒嗝。
作家在才注意到,一个年轻的妹子端着一个酒杯瘫坐在黑板前的椅子上。
白色的大褂,头发披了肩上,一双大长腿搁在讲台上,迷迷糊糊地趴在桌子上,背对着作家。
“嗯?!”
回头。
窗帘的金色阳光落在一张粉嫩的脸上,黛色的头发淡淡地泛着光泽。
双颊带着腮红,高高的鼻梁将阳光分割成两半,一边明亮,一边暗淡。
那双眼睛猩红带着蛛丝,看起来她的精神状态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