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打击

作者:蓝色的格子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太阳狠毒。

作家决定做点冰刺客,缓解一下。

夏日的冰,一共有两个来源,一则来自冬日藏冰,一则制冰。

藏冰需要一个冰窖,诗经豳风七月有言,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所谓的凌阴便是冰窖了。

不过冰窖作家是指望不上了,且不说这需要贵族阶层才有财力修建,就算这宗庙有,这种战略资源也不是他能够接触到的。

在艳阳的夏日没有冰箱和制冰想要制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过这也难不倒作家,他知道一种古法制冰,沸水制冰。

《淮南完毕术》有载,“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兼,沈三日成。”(按:沈,沉,古两字沉多沈代,姓氏之意为后起)

理论基础非常简单,将烧开的沸水防止在一个瓮中,而后这种上小下大的束口容器用精密的丝绸制品密封,沉到井底加以封存,三日可得一块整冰。

沸水比起常温水来说,温度更高,看起来更难也不合理。不过这正是制冰技术的高明之处。

20世纪华夏科学家,还对该理论进行过细密的考察,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

沸水制冰,实质上是改变了环境气压,提高了水的凝固点,进而达到制冰的目的。

气压越低水变成冰的温度就会越高,所以就算没有制冷温度降到零度一样可以制冰。

水井3米深度,无论寒暑温度一般都不会高于10c,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3-4c。

而煮沸的水冒出蒸汽达到排出了瓮中的空气的效果,这样的气压之下自然可以结冰。

不过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大气压没下一个水的凝固点会提高0.008c,如果有心的人把这个数据代入克拉伯龙方程(pv=nrt),你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结论,这种环境下的气压根本达不到结冰的程度。

当然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还有其他的,最著名的是焦耳姆孙效应。

原理也不复杂,也就是气体流过多孔物质的时候,会产生无法逆转的绝热膨,这会导致压力突变,进而引发内外温度发生剧烈变化。这也是现代空调液化装置原理。

而且制冰容器的选用有大讲究,腹大口小,滚烫的热水倒入容器之后,容器的水蒸气会将大量的空气排尽,再沉水就会使内外温压骤变,容器基本上出于真空状态,水蒸气便会凝结。

不过这种解释并不能睡服人,砖家只做出了冰渣,整冰成功率为零。

但是这跟作家有什么关系,能用就行,原理什么的都是废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