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是别想着什麽发放为奴或者入教坊司这种好事了,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不会有任何其他选择.
因此,这些人眼下不能死,他们需要全须全尾的出现在京师百姓眼前,出现在诸国使臣面前.
出了船舱来到甲板上眺望着两侧,看着沿河两岸的秀丽风光,张好古心情大好:"这大明的山河景色,是怎么看也看不够啊."
"西南事平定,元辅可以腾出空来多看看这江南风光了."黄宗羲笑道.
黄宗羲是江南人,他是看惯了江南景色的,如今张好古这一番感慨让黄宗羲还是升起了几分骄傲,这江南的景色,就是这么迷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流连于这江南风光?
张好古摆了摆手:"能看一次就不错了,朝中事务繁忙,腾不出多少空咯."
说着,张好古看向黄宗羲:"太冲啊,趁着年轻,多走走,多看看,这大明的江山,漂亮着呢."
"不说这江南水乡,就是西南的崇山峻岭,怪石琼林,还有那辽东的白山黑水,塞外的大漠戈壁,草原山脉..."
"读万卷书,需行万里路,看得多了,去的地方多了,对大明各地了解的多了,你才更清楚,朝廷到底是个什麽模样,该怎么治理这偌大的江山."
黄宗羲有些惶恐:"元辅对学生的期望太高了,学生怕辜负元辅厚望."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张好古将黄宗羲待在身边言传身教,显然是将黄宗羲当作弟子对待的.
张好古的确很看好黄宗羲,不仅仅是因为黄宗羲是难得的站在百姓角度思考问题,去看待王朝兴衰的人,他不仅仅有思想有抱负,而且黄宗羲是真的在学习,去想着该怎么做,而不是单纯的空谈.
因此,黄宗羲和黄尊素虽然是父子,但黄宗羲这个做儿子的,未来成就必定比黄尊素要高,黄尊素做了大半辈子学问,思想已经固化了,很难再改过来了.
毕竟黄尊素浸淫了半生的儒学心学,你要他抛弃自己半生的学问研究转头从心开始,换谁谁脑袋都得炸.
所以张好古喜欢年轻人,喜欢那些思维还没固化,还没被曾经的苦难所打倒,还有着理想,有着抱负,有着热血和无穷无尽精神的年轻人.
张好古愿意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提供书院让他们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给他们提供上升的渠道,他们亲身参与到新政当中来.
因为,这些年轻人才是大明的未来,这片天下的未来.
望着前面已经隐约可见轮廓的南京城,张好古说道:"让将士们休整一日,明日继续启程,将士安置不要麻烦百姓,由南京大营负责."
"喏."
当天下午,船队停靠南京,张好古也不打扰南京的官员办公,他依旧居住在船上.
"元辅,汪总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