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曲子进程过半。
古筝声起伏变大,曲子中的感情也变得跌宕起伏,汪远渐渐地忘却了其他杂事,全身心沉浸在其中。
一曲后,他直接开始单曲循环。
……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听了几遍,汪远缓缓摘下耳机,惋惜地轻叹一声,他是替女儿国国王惋惜。
“唉,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不过,刚说出这句话,内心却泛起更大的疑惑。
“真是这样吗?”
他刚才不知道,全身心投入地听了几遍,隐隐能感觉弹奏者,也就是顾寻,古筝的演奏中。
似乎……似乎表达了另一种意境,曲子最后的古筝声中,带上了一丝希望……
他知道一些厉害的传统乐器演奏者,是能够在没有人声的器乐曲中,明确的表达出,自己对曲子的理解,以及自身思想。
而他也确实,听出不同寻常的地方。
确实,曲子顺应原著,在结局中国王带着无尽哀怨,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想来唐僧是在最后,拒绝了女儿国国王,去了西天取经。
但是,这能够证明,唐僧没有对女儿国国王动心吗?
好像顾寻不是这么想的啊!
他大胆猜测了一下,难道顾寻认为,唐僧其实是对女儿国国王有爱意的,但因为要西天取经,才没有和国王在一起?
这才是顾寻,在曲子中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也不怪汪远这么想,在这个时空,和地球上一样,关于唐僧有没有爱上女儿国国王,一直都存在争论。
加上影视剧对《西游记》,这一段的各种改编,争论的人就越多了,总体来说分两派。
一派认为,唐僧是爱国王的,自称女儿国王派。
另一党则坚定认为,唐僧跟本没对国王动过心,一心只想西天取经,自称西天取经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