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巴黎假日

作者:二陆来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巴黎圣母院由于大文豪雨果的同名著作而获得了历史性的不朽生命,但屹立了几百年的巴黎圣母院,去年却遭受过一场举世瞩目的大火灾。

想到火灾,韩试又不免想到了燕京的圆明园。

同样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巴黎圣母院仅仅是一场意外就让数不清的人痛惜,而圆明园被粗暴的毁坏,至今都没残破不全,很多珍贵的物件仍流亡在强盗的展橱里引以为豪地摆放着。

马首铜像漂泊多年,刚回到祖国的怀抱不久。

圣母院大火的时候,华夏的网友们有不少幸灾乐祸的,甚至表示是天道轮回。老百姓因果报应的朴素思想固然不可取,但韩试却觉得并不可笑,至少是一种直观的爱国情怀。

当时华夏的有些公知又站在道德的高岸上,口诛笔伐地批判起了国人的劣根性,就跟《那年那兔那些事》一样,认为是抱着的仇恨不放,没有国际胸怀和格局,属于狭隘的名族主义。

韩试都被逗乐了。

华夏人民从不曾讨厌过巴黎圣母院,就像对雨果先生、居里夫人抱有敬意一样,对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不存在国家仇恨上的偏见,可抹消历史的罪行就如被先辈的背叛,岂能混为一谈?

韩试可以想见,当电影上映后,估计同样逃不过相近的言论,尤其是肖克俭的形象一定会存在不小的争议。

肖克俭的愤青行为,显得冲动而不计后果,甚至连顾维钧都表示不满,认为游行示威是在添乱,并不利于谈判。

到时肯定会有很多观众喷一句弱智。

可肖克俭的坚持,是不懂外交规则,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救国的出路,至少有舍身取义的大勇气。

一切用上帝视角来评判的人都是耍流氓。

肖克俭的行为对错,放在当时的风云激荡中,和平年代的人是无法判定的,可肖克俭的拳拳报国之心、殷殷热血赤诚,却是毋庸置疑的。

而发出嗤笑言论的人,如果真生在动荡年代,大概也只会保全自身。

游行示威?太愚蠢了,不参加。

华夏代表真签字了?绝对背地里把人骂出花来,好像有多慷慨激愤。

典型的想要结果又不愿意付出,现在网上类似的人不计其数。

比如国家做什么都不满意,做好了不会感恩戴德,会盯着小小的纰漏不放却对大局的进步视而不见,做错了就会摆出先见之明的面目来,指指点点早说该如何如何。

可一旦你动真格来一句你行你上,又有辩解的由头了,不是我的责任凭什么我上,要你干什么的?

82中文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