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宋把一封信递给他,“这封信交给潘长史,他会安排你们混入流民营,奸细镇压后,你们继续留在流民营,慢慢成为流民的首领,控制住他们,这一点至关重要。”
.........
王越率领一千内务士兵骑乘骆驼走了五天后,抵达了会县流民大营,王越没有急于带领手下进营,而是派人去给长史潘辽送信。
潘辽这几天一直在处理金城流民营事件,他总想不通,明明已经说服了闹事的流民,大家都表示要安分守纪,可以过了一夜后,又开始闹起来,不肯接受三十人一帐,要求恢复原状。
潘辽当然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无礼要求,如果给他们特殊化,这边六十几万人闹起来怎么办吗?
流民不安分着实让潘辽有些心力憔悴了。
就在这时,有人给他送来口信,内务营统领王越在大营外找他。
潘辽连忙骑马赶到大营外,远远便看见了一千骆驼骑兵。
他迎了上去,为首之人正是内务统领王越。
“王将军,什么事情?”
王越轻松跳下骆驼,上前将一份信递给他,“这是使君给长史的信,请长史过目!”
潘辽打开信看了一遍,他这才有所醒悟,这就对了,一定是有人在挑拨,否则怎么会反反复复闹事?
他看完信,郭宋在信中要求他把内务士兵安插进去,由内务士兵负责寻找并铲除朱泚安插的奸细。
郭宋在信中还有第二个建议,等奸细全部铲除后,内务营将继续留在流民营中,成为流民的首领,配合河西军从内部稳定住流民。
当然,这也是因为内务营是郭宋直属嫡系,信任度等同于亲兵营,所以郭宋才敢这样安排,换任何一支队伍都不能这样做,六十余万流民被一支军队掌握,简直太危险了。
主公的这两个建议让潘辽深以为然,他看了看天色,便对王越道:“你们先随我去军营吃饭休息,我晚上安排你们入营。”
王越摇摇头,“卑职之所以没有去大营直接找长史,就是想隐秘行事,不能被其他军队知道我们到来,会泄露消息,请长史派人把骆驼牵回去,我们会换好衣服,夜晚直接以流民身份进营。”
潘辽点点头,“这样也好,就先委屈各位了,我现在就回去安排!”
.........
入夜,王越和他手下装扮成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一队流民,被官员们领进了大营,每个士兵只带一把破烂的旧匕首防身,就像在路边捡到的破刀一样,这样不会引起人怀疑,他们被安插进了各个大营,其中王越和五十名手下被安插进了金城县大营。
流民大营被划分成三十个支营,每个营两万余人,以各州各县来划分,每个大营又选出十个长老为临时长老会,负责平息纠纷,化解矛盾,如果实在无法化解矛盾,再由军队介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