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闻童谣

作者:蔬果沙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说起早晨出门,奴婢还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儿!”轻语说到此处表情神秘,卖起了关子。

“莫非是见人在路上摔了跟头?”司徒锡调笑道,他也算是了解了轻语,她的“乐点”有些低,做什么都觉得有趣。

“哪有!奴婢今天在一个巷道里看到了位蒙着面纱的姑娘在教好些个孩童哼唱一首曲子,威风凛凛,还挺顺口嘞!”

“奴还专门悄悄记了下来,唱作‘银甲膝,乌锤臂,一枚暗矢云中去,乾坤互移,斗数皆离。’怎么样姑爷,是不是挺好听的。”

轻语扬着头邀功,然而她却发现自己面前的二人已然逼近,俱脸色凝重。

“轻语,这歌是在哪个巷子听到的。”

“这……就在锦瑟坊门前。”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但煊安的雨水似乎有些过分青睐春季了。

城外的泥土仍然湿润,野草绿植们还没来得及消化掉前两日余下的甘露,这阵子又有新的雨点敲落下来。

煊安城的主城门在北边,因此称作“北宣门”,厚重宽大的铜门上雕刻着一只略显霸气的珍兽。

此刻的城门是敞开着的,两侧由两列仪仗队伍取代了守门的将领,城墙上也没有守卫驻守,因为今日是黎国使团来访的日子。

离城门数里外的地方,数百名将士身穿银鳞甲胄将一众使团护卫在道路内侧。

这使团一行总众五六十人,各自乘马,为首的使臣体态微胖,他身穿宽袍,头戴官帽,手持竹节,他左右的两个人稍稍落后他半个马身的距离,各自高举着一面旗帜,仪态端庄。

这使团的规模不算太大,《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

不过汉时国都距离大宛有数万里路,而黎国是楚国的邻国,就在它北方千里之遥,两者交流频繁,一次少来些人也很正常。

人虽少,但黎国这使团后面的马车里拉着的宝物可是不少。

使臣的来访和接待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交流的双方代表着两国的意志,两方都有自己要达到的战略目的。

事实上,无论是出使国也好,还是接待国也罢,双方在来往的规制和细节上都有成文的规定,而楚国这次用的是最高礼制来迎接这一批黎国使臣的,城内官道两侧身穿各色官服并整齐列队的官员们最能体现这一点。

静静等候的官员们是安静的,长长的官道上没有一点多余的声响,前行的使团队伍也是肃穆的,唯有两侧将士们的盔甲因行动而发出金属碰撞的响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