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公社的地界曾经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
“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同时,这里也是京郊最大的湿地,水草丰茂,土地肥沃,物产种类繁多。
在红星公社成立之初,仅拥有四个生产大队、一个大车组和一个饲养组,但是仅仅过了两年,红星公社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58年的时候,红星公社就已经成为了总面积约160公里的大型组织。
此时的红星公社作为我国新农村的代表,经常出现在报纸和报道中,据说拥有很多大型的农机设备和先进的饲养技术。
公社内还建有养猪场、养牛场等大型种畜场,播种了小麦、水稻和棉花等粮食作物,由此成为了四九城的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
而随着红星公社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投产、建设,自然而然地和轧钢厂越来越密切,两者互相协作,也算是强强联合。
刘广耕谈得兴起,从他刚到红星公社说起,是如何认识红星公社的老姜主任,如何跟大车队的老马下村,刚说到被齐国华砸了脚的事,就听见厂办的小孟在外面喊,让刘广耕去接电话。
刘广耕出去后,陈景年打了些水,把砂锅好好洗了两遍。
看着砂锅上面皲裂的细纹,他打算在烀猪蹄之前,把囡囡米盘里那些用了好久的小米放在砂锅里熬一下,希望熬煮出来的米浆能糊住这些细纹。
干活的时候,陈景年也有些想囡囡了,这还是他穿越过来之后,第一次和妹妹分开这么长时间。
刷完砂锅,把砂锅放到炉子上烤干水分,这时刘广耕匆匆地回来了,和他说了一声有事,就拿起兜子又出去了。
中午,陈景年把师傅的饭盒取了回来,挖了点大碴子饭,又吃了不少萝卜片,最后把剩下的萝卜片放到了自己的饭盒里,在师傅的饭盒里放了两个馒头。
吃完饭,徐盛强和赵宝忠结伴而来。
赵宝忠给陈景年带来了一个木头做的鸟笼子,整个笼子没一点金属物件,都是榫卯结构。
这个造型和东直门城楼子相仿的鸟笼子虽然不是新的,但做工精巧,每个笼子里面挂着两个小瓷盅,中间是一个正常大笼子,两边笼子的上盖则是翻扳。
“这叫打笼,往盅里加点小米,小米最好用蛋黄揉了,再往中间的笼子里装一只诱鸟……”
赵宝忠一边演示鸟怎么被诱鸟吸引来,怎么踩中翻板掉下去。
“宝忠,你家里还有再大点的鸟笼子吗?”
陈景年对着赵宝忠一脸向往地问道,在赵宝忠愣神的功夫,他接着说道:“你家要是有大点的,我和你商量个事啊,别抓鸟了,我住里去,小米隔三差五的用蛋黄揉揉就成,要是嫌麻烦,就把小米煮一下,拌点酱油。”
陈景年的话让赵宝忠和徐盛强哈哈地笑了起来。
三个人插科打诨地聊了半天,赵宝忠又说起下午可能会发预定秋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