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字背后,都有一双当娘的已经哭瞎的眼睛。
而比这更痛苦的,是不知。
当娘的倚在村口,日夜翘首以盼,盼自己的儿能归来,哪怕他成了残疾,没了手没了腿,但只要回来喊自己一声娘就好。
当娘的能把他养大,还不能再养他一生吗?不外乎就是多吃些苦嘛!儿不死,娘不亡!
但,没有讯息!只能苦苦等待,等待着那个无比缥缈的消息。
家境极好有着良好教养的妇人,没有用棍棒或是寻死觅活来阻止儿子的不智之举,只是分析其中利害关系,希望跪在堂下的儿子能回头。
显然,她注定失望。
已经下定决心的青年,不再分辨,一直长跪不起,哪怕妇人愤怒不已离开,也一直跪着不动。
整整一天一夜,跪得膝盖肿的老高,只是家中老仆悄然送来的饭食清水却被他吃个干净。
想从军,就必然得有足够的力气,青年却是不会去折腾自己的身体。
终究,再次从昏睡中醒来的中年人听妇人说儿子还在堂前长跪,木然片响,轻轻挥手,闭目再不说话。
妇人眼中终是流下泪来。
她知道,她没法留下心爱的儿子了。
一个装了二十条大黄鱼的牛皮箱被放到了长跪的青年身边,家中老仆满眼不舍的告诉青年,这是老爷夫人给的,算是捐给军队购置军械抗击倭寇之用。
青年大喜,踉跄着起身,提着牛皮箱走出家门,再回首看着逐渐关闭的家门,却不见父母幼弟的身影,心中悲意翻涌。
他如何不知父母之心思。
家中生意为运输行当,因为战乱,生意早就大不如前,此时拿出家中积蓄给他,不过是让他可以购买大量军械,军中长官对他定然会大为照拂。
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着,仅此而已。
不来相送,不过是怕触景生情。
“父亲、母亲,自古忠孝难两全,还请再恕儿子的不孝。”青年涕泪长流,对着大门再度跪下,狠狠磕了三个响头。
而后,提着牛皮箱,毅然掉头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