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虚御风啊……”
过于高远了。
往日不觉,沉浸书海,此时踏入修途的于启猛才恍然,要想凭空托举人体实在不是一件简单事。
遑论如话本传说中那样飞渡天云。
“知晓越多,才越发了解当初的昏聩与无知。”
元阳峰上,于启猛结束一日晨练,向着两道僮所在走去,每一步,都将内气在体内不断鼓荡,如同浪涛拍打,洗炼冲刷着每一处内脏经络。
力度不轻不急,伴随口鼻吐息,甚至与脚下步伐隐隐契合,这算是几月里他开发出的一种练法,灵感从一门名叫《潮生无量功》的武学中得来。
名头很大,实际上这不过是于启猛年轻时游历至东南沿海,从一个当地的小门派中抄录得来,招式不全,唯一值得看重的只有其上记载的一种契合浪涛般一浪接一浪的呼吸方式。
旁人练得深入、练得久了,反而容易反噬气血,损伤脏器,不过纳天地之气入内化作内气的于启猛却正好适合。
“养体、定窍……滋生内气。”
内气乃是他在穴窍间开辟时凝炼而出的力量,不同于尹文念等人直接吞纳天地之气入体,他其实对天地之气一直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故而没有走这一步。
而是与体内那股原本凝聚穴窍中的气息交融,这才形成了内气,事实上从结果来看他并未走错。
单单驾驭难度,内气便远不如天地之气那样顽固难驯。
不过当滋生出内气后,于启猛本想依照此法不断壮大,直到满盈,却很快发现了局限。
肉身限制。
“穴窍开辟、内气洗炼,两者合力下倒是能让身躯体魄更上一层楼,从而支撑更多的内气。”
“池子”被拓宽挖深,于启猛并未发现有何弊端。
唯一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这样做法下内气的耗损不小,每日吐纳只能勉强填补,甚至随着腑脏强大,气血变化,内气的效用也在渐渐减弱。
这一点于启猛心中清楚,短时间内却找不到解决办法,能想到的无非灵药等天地之气充沛富裕的事物,服食灵药炼化可比从天地自然中一口口吐纳来得轻松。
可惜,灵药不存于世,山上山下都无存留,早几月里石牙县一带常有外地县府之人游弋,于启猛知晓这些人的目的,来历也能猜出一二。
不过现在已经鲜少得见,都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