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章 分家

作者:樟树下一书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本来九龙巴士在七十年代以前是很辉煌的。

九龙巴士挂牌上市的时间段是香江银行业一九六零年代危机爆发前的一个资本行情黄金期,怡和也是那个时间段挂牌上市的。

九龙巴士的招股价为五十八港元,集资四千五百多万港元,结果获得市场热烈反应,超额认购四倍多,以至于九龙巴士股票正式挂牌上市的那一天,开盘价达到了八十二港元。

如此火爆的场面不难理解,香江汇集了几百万人口,当时又没有建设地铁,更别提私人汽车普及了,如此巨大的出行需求,就是无尽的商机,具体落到巴士公司上,每年便有上亿的载客量。

这个时期的邓兆坚,达到了个人事业成就的巅峰,除了担任着九龙巴士这个明星股的董事会主席兼车务总监,还得到了英国王室cbe级别的爵士授勋嘉奖。

但是这巨大的红利,也惹来了英资的觑觎。

不过邓兆坚还有中华巴士的股东顶着专营权不被续签的巨大压力,进行了坚决的反对。

这也惹恼了港府。

港府再次对香江巴士行业的专营权做出了新规定,比如,专营权改为每两年审核一次,还有更要命的盈利限制条款,即得到巴士专营权的九龙巴士和中华巴士,每年的最高盈利率分别为百分之十六和百分之十五。

在这种情况下,九龙巴士在股市上的受欢迎程度自然大打折扣,再加上港府大力推动地铁建设计划,势必被分走好大一块蛋糕的香江巴士行业,无可避免地从巅峰期滑落。

还有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因素,那就是微妙的香江前途问题。

再加上刚发生不久的股灾,香江股市暴跌,别说九龙巴士,就是那些蓝筹股也是股价下行。

现在九龙巴士的整体估值不到五个亿。

雷家掌握的九龙巴士股份大概在一个亿左右,而九龙建业的整体价值差不多。

雷觉华理所当然的继承了九龙建业,毕竟这是他耗费了大部分心力的公司。

虽然雷觉坤在九龙建业的发展上也出了力,但他更多的精力还是在九龙巴士上。

所以雷觉坤对于此也没有什么异议。

既然大头都分配好了,其他的一些也快速的进行了分配。

雷家大宅不用说,是属于雷觉华的。

还有在半山的一栋洋房,整个洋房占地面积在6000平方尺,那是在雷蕴荣周岁的时候,雷瑞德老爷子给这个长房长孙买的。

只不过在雷蕴荣未成年的时候就一直没有过继到雷蕴荣的名下,后来雷蕴荣一直在念书,雷瑞德老爷子也去世了,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