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资产整理

作者:樟树下一书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当时雷蕴荣为了保证资金充足万无一失,不仅让高盛准备了两亿美金的贷款,还在收购战开始之后,将之前为了迷惑怡和而接连举牌的几家除了置地以外的公司的股票全部给卖掉了。

受当时收购战的影响,整个股市都在略微上涨,所以雷蕴荣卖掉那些股份不仅没有亏钱,反而赚了那么一点。

所以在最后,因为雷蕴荣投入到百胜公司的股价较高,只需要他再投入两千万的现金。而包船王,则需要再投入四亿七千万港币。

最终的资产剥离方桉就是包船王出资六亿四千万港币收购雷蕴荣手里的百分之五十的百胜公司股份,以此包船王成为九龙仓的控股股东。

之后雷蕴荣按照目前天星码头物业以及天星小轮,钻石山龙蟠道地皮和山顶物业的实际价值,出资购买这些资产。

这样做虽然会产生更多一点的税费,但是胜在清晰,明了以及合法。

至于金门建筑,在怡和收购它的时候就将它私有化了,所以收购起来也方便很多,不过这份钱需要雷蕴荣自己出了。

分割方桉已定,两家也是派出人手来进行具体的方桉实施。

虽然雷蕴荣和包船王在大方向上定下来,但一些细节问题还是有很多,所以这资产分割足足花了近一个多月才搞定,其实这也算是快的了,如果遇到斤斤计较的人,这能扯皮个一年半载。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看着九龙仓不断的发出公告,也知道这是两人在分割资产。

普通人可能就是当做茶前饭后的谈资,大部分华资商人就是羡慕嫉妒了,每公布一份资产都让他们眼红不已。

至于怡和集团,他们愤怒到咬牙切齿但却不得不往肚子里咽,九龙仓每一次发布的公告就像是一巴掌打在他们的脸上。

最后经过评估计算,雷蕴荣收购九龙仓分割给他的那份资产总共花费了八亿六千万港币。

和怡和关于金门建筑的谈判在这期间也已经结束,最后以四亿两千万成交。

自此,雷蕴荣对九龙仓的全部谋划才落下帷幕,这次总共花费了十二亿八千万拿下了九龙仓一半多的优质资产再加金门建筑这家全港最大的建筑公司。

不过这次雷蕴荣总共才准备了十亿港币的资金,还是有点缺口。

就两亿八千万的缺口对雷蕴荣来说压根不是事,只要他开口,有这个实力的银行没有哪家是不愿意带款给他的。

但雷蕴荣最终还是选择了汇丰银行。

这次雷蕴荣发动九龙仓收购战找的是高盛而不是之前关系很好的汇丰,肯定会让人家心理有些许芥蒂,再加上这次的收购战汇丰也确实在其中帮了不少的忙。

所以雷蕴荣找上汇丰也是有修补关系主动示好的意思,他也相信沉弼应该懂这层意思。

其实对于这场收购战,汇丰也是赚了不少,不仅削弱了怡和集团的实力,还给包船王和雷蕴荣提供了近十亿港币的带款,每年的利息都是躺着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