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手机上所搜索出来的资料,若有所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并非那个常出现于各大儿童故事书里边的“蛇吞相”。
这句话最早就起源于巴蛇吞象的传说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
由于巴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巴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
而巴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此即为巴蛇于人之恶。
《北堂书钞卷》中说:“禹乃负火而入,有黑蛇长十丈,头有角,衔夜明之珠,以导於禹。禹乃昼夜并行,计可三十余里......乃至一室里,有人身如蛇鳞,坐于石上,禹与言焉。”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在大禹治水时,一条十丈长的“黑蛇”跟随在大禹身旁,衔着一颗夜明珠为大禹指路,使禹可以昼夜兼行,一天能走三十里。
然后他便在一间石室里见到了一个身上长满蛇鳞的人,大禹还与之交谈良久。
不少人认为,这个故事中那个蛇鳞之人可能正是伏羲,毕竟在传说中伏羲正是“人首蛇身”。
在巴地“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巴蛇还曾助女娲补天,人们把补天有功的巴蛇和女娲一起供奉,才导致女娲与巴蛇合二而一成了人首蛇身的形象。
此即为巴蛇于人之善。
如此看来,巴蛇的格调应当是极高的,甚至于在神话中被尊为一族之神。
这样的存在,仅仅是一缕念头,化作善恶两端,就能够成为怪异。
陆宇况对于怪异有了全新的认知。
他忽然想起来许久以前,和李老一起闲聊时的场景。
......
一个烧烤摊,一张折叠桌,一瓶烧酒,两张塑料凳。
那是陆宇况第一次帮李老跑腿,从一个智慧怪异手中死里逃生,最后借助地利将其反杀。
没有丝毫恐惧,手兴奋得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