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省总管、御马监掌印、判紫微军诸事、太极大明兴庆大内三宫总管、知左右神策军兼京西京北行营各路十五万禁军诸军事高克礼,枢密使降枢密副使,兼翰林学士院使。
内侍监、黄门令、中车府令、御马监掌刑太监、东厂督公顾弘文,分判京畿十万御林军诸军事。
首相杜让能仍以中书令兼户部尚书兼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关内京畿诸军大元帅,次相刘崇望仍以侍中兼兵部尚书兼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御林军观军容使、都督中外军诸事。
这样一来,内廷形成了以枢密院、翰林院、集贤院、弘文馆、内侍省、御马监、东厂为首的七核时代,完全对李晔本人负责,外朝三省六部九寺二十四司还是宰相与舍人负责。
中外禁军事务由杜让能、刘崇望、高克礼、顾弘文四人共同主持,西川东川凤翔湖南鄂岳荆襄荆南等各地方的军队则统一归枢密院管理,内廷各馆院军机大臣一道参与日常事务。
翰林学士历来号称内相,能进翰林院的没有一个傻子。
诸多人事调整下来,顾弘文是最高兴的。
根据马斯洛理论,顾弘文现在处在追求被人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层次,毕竟宦官也是人,四年以来,他一直是替李晔干脏活洗地的那个人,也渐渐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在李晔的恩宠下,权力地位尊严富贵都有了,三宫大小宦官婢女,谁见了他都会尊称一声二祖宗,中外文武群臣,谁见了他大都会礼称一声厂公,不过宰相们并不买他的账。
崔胤就觉得顾弘文该杀,顾弘文气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对于崔胤的担心,李晔道:“此朕近侍家奴,以其忠贞克谨可用,所以假以恩私,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
敢不听话,除掉他就像拔一根毛那样容易!
这也让李晔想起了另一个人,新唐书苏良嗣传载曰:“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母犯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宰相苏良嗣有回上朝,遇到了内宫的薛怀义,薛怀义不仅不行礼,态度还很傲慢,苏良嗣大怒,喝令手下揪住薛怀义左右开弓扇耳光,事后扬长而去。
薛怀义告状,武则天无可奈何。
李晔也是这么跟顾弘文说的,不要惹崔胤。
除此以外,他还有怕的人,除了李晔就是淑妃何芳莺,之前因为给李晔盗娶衣冠女,被长安殿宫人敲了闷棍带到长安殿,惨遭淑妃毒打,此后看到淑妃都是远远的就绕道走。
言归正传,人事调整完毕,李晔的注意力投向了洛阳。
收复都畿道,一在官,二在钱,三在外交。
唐廷历次讨伐藩镇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官的问题是出兵各道人心不齐,有的节度使盼着仗打久些,有的盼着中央打败仗,再就是中央意见不一,有的宰相主战,有的主张绥靖。
比如裴度讨淮西,元稹在长安使绊子,李光颜讨成德,负责的宰相崔佑甫不懂军事,李德裕讨昭义,魏博何进滔是逼急了才出兵的,曹全成讨黄巢,执政宰相卢携是个蠢驴。
所以想要平定洛阳,一是成立强力对口工作组,主战的行家里手专门负责,统筹兼顾把问责板子打到基层文官武将的屁股上,外行和绥靖派靠边站,形成高效有力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