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一个红光机械厂,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下面的大多数乡镇都要强,甚至都超过很多小县城。
至少国内此时大多数的乡镇,是没有固定电影院,也没有固定的杂志社跟文工团的。
但一个小小的红光机械厂,就全都有。
要不说是京城国企,就是不一样。
不过,你以为基础设施好,这就是好事儿?
那也未必。
说起来,为何红光机械厂年年亏损?
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附属部门太费钱。
其实工厂的主体车间,也就是生产部门还是很赚钱的。
哪怕技术再落后,技工再断层,可毕竟是八三年,工业品稀缺的时代,基本上只要是工业品,现在就不愁卖。
更何况,现在依旧是计划经济占主体的时代,什么都是定计划看指标,所以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从来都是根据计划来,也从来都不愁卖。
工业品真正走向价格双轨制,也就是做够计划的,多出的部分可以自己做主,以市场价往外卖的时代,那还得是八四年之后。
所谓倒腾批文的时代,基本就是指八四年之后。
可在八四年之前,至少国企都是严格按照计划来,生产多了没用。
这也是为何车间工人都那么懒散的原因,因为生产多了没奖励,当然没积极性。
结果就是,企业的计划是一定的,收入是一定的,但就算你不招新人了,原来的老人总要成家立业啊,总有子女亲属啊,这些人总要有工作啊。
怎么办呢?
工厂车间的招人指标是死的,那就只能扩展附属部门,通过附属部门来吸纳工人家属。
所以啊,现在基本所有的国企,都热衷扩充附属部门。
无他,扩充附属部门,就是给员工福利,到时候不但员工满意,自己也能从中捞好处,大家都满意,何乐而不为。
至于代价么,自然是财政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