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问题的关键在于,凭什么?

作者:唐居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件事,目前只有他还在服刑的老妈,以及当时帮着埋财产的李有福知道。

后来李有福就靠着那些偷偷藏起来的金条,然后倒腾南方的货来北方卖。

而且李有福虽然是个倒爷,但选择的倒腾物品还不太一样。

他没有选择衣服裤子之类的东西,而是选择了录音带跟图书这种图书音像制品。

之所以选择这些玩意儿,除了李有福本身很喜欢读书外,也是因为这些东西的查抄力度比较低。

现在这时候,你像各种电器,还有各种衣服鞋帽类的,一旦被警察查到,那就是直接没收加罚款。

但如果是倒卖图书跟音像制品,因为这块儿的管辖权比较模糊,只要不是有明显的露骨隐晦图片,基本警察就不会管。

而且他在运货期间,给人交过路费的时候,图书音像制品的过路费也能少一点,毕竟算是文化产品。

尤其是,如果拉的图书有一部分科学读物,尤其是那种纯英文的那种,很多时候,有些收费站只收你一半的过路费。

没办法,谁让现在全国各地都很重视文化,都很重视科学扫盲呢。

与此同时,南方的武侠以及录音带,在民间是相当受欢迎的,根本不愁卖。

李有福就是通过弄一部分科学读物放在表面撑场面,里面则是大量的武侠跟流行歌曲录音带,然后拉来京城这边搞批发,卖给那些小摊贩。

通过这种方式,李有福虽然年纪轻轻,却再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一个十万元户,算是个体户里的一方大佬了。

不说别的,光在他手底下吃饭的小弟,就有好几十号人,早已经脱离个体户的范畴了。

可到了这时候,他反而陷入一个瓶颈期,因为再往上发展,就不好办了。

规模大了,如果再想更进一步,此时只有两条路。

要么,就找个正规的国字号单位挂靠,洗白变工人。

要么,就继续偷摸的扩张,然后拉帮结伙,成立一个好像菜刀帮那样的地下团伙。

李有福当然不想当地下团伙的老大,而是想着找单位挂靠,因为这样更安全。

他当初为何选择图书音像制品,不就是因为这些东西相对更安全吗?

可在1983年,大多数的国营单位,尤其是京城的国营单位,那都是很傲娇的,哪怕再穷,也都看不上像李有福这样的人,不可能同意让他挂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