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富氏在家帮乡邻做手工活,有时也去太平山乡揽婚丧嫁娶的活计,供养家里的日用。
想着孩子大了就好了,谁知道孩子大了,难心事也多了。
转眼殿富18岁了,也该托媒婆帮忙相个姑娘了。
任富氏对大儿子说:“麦子(殿富的小名)干到年底你就别放猪了,给老邓家当小工吧。娘托十三姨给你相个好姑娘,要是相对了,来年就把媳妇娶回家。”
殿富低着头不吭声,他身后的春花高兴地拍手鼓掌笑着说:“太好了,我们也有嫂子了。”
殿富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要媳妇,就要娘。”
任富氏笑着说:“傻孩子,你看那小鸟长大了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它们要自己建个窝,找个伴,下出来鸟蛋后,再孵出它自己的孩子。人也一样,你看谁家的儿子不娶媳妇呀。等你有了媳妇,就有媳妇疼你了,你也要疼你媳妇。两个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
殿富的脸红红的,害羞地说:“我要和娘过,不分家。”
任富氏笑了,说:“好儿子,娘喜欢你们兄弟们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不分彼此。你们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的肉呀。”任富氏说着说着眼圈泛红。
殿富见娘伤心了,忙说:“娘,等我娶媳妇了,就不让娘干活了。让娘竟吃现成的,让娘享享福。”
任富氏忙说:“麦子,那可不行,娘刚多大岁数呀,干点活不叫苦,只要你们弟兄姐妹们之间有疼有热,夫妻和睦,让我抱着更多的孙子孙女,娘才叫享福了呢。”
任富氏托了十三姨给殿富寻了一家五十里地的吴大屯,吴家的姑娘,吴姑娘父母早亡,她在大哥家寄人篱下,嫂嫂刁钻刻薄,对她非打即骂,恨不得早早把她打发了,家里也就清净了。
尽管人穷无亲戚,任富氏还是想到了公公的唯一亲弟弟任德胜,自己的三叔公公。
任富氏挎着柳条篮子,装上20多个家里攒的鸡蛋,上面盖了一层碎花布,拄着拐杖,迈着小碎步走了五里多路来到她熟悉又陌生的任小铺。
三老爷德胜在油坊看着长工们往马车上装货,叮嘱着账房记好账目。
他对大儿子福堂说:“这趟货送到长春米家铺子,赶明儿个,下趟车送长岭高德坊。别忘了把上半年的货钱要回来。”
福堂说:“嗯,爹,我知道了。上次给他们两家送货的时候打过招呼了,人家都说这趟给结账。”
德胜满意地点点头,背着手回了家。
任富氏和德胜的二儿军堂媳妇李氏(童养媳,当时刚满13岁)在屋里闲聊着,等着三叔公公德胜回来。
李氏说:“二嫂,殿富年纪也不小了,也该结婚了,等殿富媳妇娶过门,你也有个帮手,这是件好事。”
德胜听到二儿媳妇说是件好事,从外屋就问:“什么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