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楼兰趁我于阗内政动荡,发兵来袭。”尉迟林继续说道,“我族先王见他们来势汹汹,便派出使者去往匈奴,请求匈奴王发兵攻打楼兰,与我于阗两面夹击。”
“匈奴虽然答应出兵,却也要索要些好处。我先王为表诚意,便将那和氏璧送给了匈奴王。”
“楼兰见势不妙,果然退兵,与匈奴对峙起来,这才有了如今的玉门关,也就形成了今日匈奴与西域的疆界。”
“到了后来,听说匈奴与赵国开战,却不知那和氏璧如何又落入了赵国的手中。”
听到这里,嬴政已经大致明白了关于和氏璧的前因后果,于是说道:“想不到那和氏璧竟有如此渊源,怪不得当年赵国的蔺相如要不惜得罪我大秦,拼命护着和氏璧回到赵国,看来是赵国向匈奴借来的也说不定。”
乌禅眨了眨眼睛,问道:“怎么,那和氏璧还与大秦有些关联?”
嬴政点了点头,然后将当年完璧归赵的典故对乌禅大体说了一遍。
尉迟林在旁也略显惊讶,显然关于秦赵两国争夺和氏璧的事情也并不知晓。
“后来呢,那和氏璧现在又在何处?”乌禅问道。
嬴政说道:“后来,据说那和氏璧也不知所踪了,所以寡人才猜想,当年是赵国借来了和氏璧,向我大秦炫耀,蔺相如带着它回去之后,多半是又被还回匈奴了。”
乌禅呵呵一笑,说道:“大概当年的赵王不舍得用城池换那美玉,这才还了回去。”
“可惜啊。”嬴政轻叹了一声,对乌禅说道,“当年那和氏璧没能留在秦国,否则寡人定然将那美玉送给你。”
“那怎么行。”乌禅嘴上推却,面颊却隐现一抹娇红,侧过头,暗自窃喜。
尉迟林见时机已到,哈哈一笑,说道:“秦王既然有此心意,于阗也愿意成人之美。”
“哦?”嬴政问道,“尉迟大人此话何意?”
尉迟林依旧笑道:“在下刚才不是说了,那和氏璧本来是一剖为二,一半送给了匈奴,那另一半自然仍旧存放在于阗国内。”
嬴政眉头一动,问道:“这么说来,于阗还有一块和氏璧?”
“正是。”只见尉迟林点了点头,说道:“刚才听了秦王所讲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在下这才知晓当年秦赵两国争玉之事,而当年的秦王未能如愿,的确是个憾事。”
“如果这个遗憾能在当今秦王的手中来补全,那么于阗也愿意将手中的另一块和氏璧拱手奉上。”
这尉迟林话虽说的漂亮,但嬴政心知肚明于阗必是有某种目的。
“常言道:无功不受禄。”嬴政笑了笑,说道,“这和氏璧乃是举世珍宝,寡人可不敢凭空承受,尉迟大人有何要求,不妨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