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无戏言,便如同君子重诺!一诺而千金,从今日起,诸位要向伯文学习。”
荀彧和戏志才对视了一眼,心里自然也都明白。
这件事传出去,并不是一人扬名。
而是两人。
徐臻和主公。
徐臻固然是尽忠职守,重信重诺。
但主公虚怀若谷,礼贤下士,才会有如此美名传扬。
是以,两人都是暗自对笑。
而后鞠躬而下,“自然是如此!”
戏志才起身之后,嘴角更是上扬,双手拢于袖中,再次相叠而下,朗声道:“当初我知其策论,便已经知晓此人不凡。”
“徐伯文能论断老太爷之事,此能已在我之上,如此风气,当需传扬也,他举于微末,便更能显得主公爱才。”
“不,应当是,求贤若渴,天下士人若是知晓此事,日后岂能不来相投?!”
曹操哈哈一笑,“志才,当真是深得我心。”
在场的这三人,都是心腹。
曹操当然也不会在意戏志才这般夸赞马匹的行为,偶尔来一两次,倒是也不错。
而荀彧和戏志才两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荀彧知道却不爱将话说明白,戏志才知道之后,必然会和曹操直白的点名。
可是他的语气、做派、心思,都绝不会让曹操讨厌,只会觉得更加亲近。
是以,在一日之间,徐臻拒见曹操的事,传扬开去。
从鄄城内城,直到军营。
广为流传。
随着曹操的肃政之风的提议,一瞬间成为了境内士人津津乐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