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02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二月,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
这两次夺军事件,就是韩信缺乏高级军政人才的证明。
第一次修武,发生在韩信还定三秦、俘虏魏王、破赵灭代之后,韩信手下有着转战千里,千锤百炼出来的燕赵兵团。
第二次定陶夺军,发生在韩国为齐王,统帅齐鲁精锐,大破项羽于垓下。
两次夺军的时候,韩信磨下军队,保守估计,光是野战部队就有足足二三十万。
这意味着在韩信的磨下,光是领兵大将就有十几位。
这些位置,汉王通过,召集诸将,任免调离的手段,安插上灌婴、曹参、孔聚、陈贺等铁杆亲信、沛县功勋。
这些将军的磨下或多或少都有几万人。
…………
那么在这些将军之下呢?都尉级别的人物又有多少呢?
二十位?三十位?还是四十位?
这些都尉都是韩信一手提拔、培养的。
韩信的任侠气质,对于中下层军官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
他们跟随韩信,平定三秦、破赵灭代、潍水之战、垓下之围等等,完成一系列的战争传说,
战争的仇恨和功勋,战友的鲜血和荣誉,使得他们和韩信俱为一体,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这才是韩信统帅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基本盘。
…………
按照《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