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确立

作者:我要做皇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有时候人就怕比较。

朱元璋又说道:“告诉你这些是让你别多想,好好的在这里呆着,哪儿也不许去!扛过去这次天花,你就是太孙!”

“皇爷爷,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再冒险了,你真要有点什么事,大明和朝廷该怎么办啊……”朱允熥关心的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咱明白,这也是怕你出事,这才紧张的,别人还不值得咱那么做!”

好吧,朱元璋永远那么霸气!

朱允熥想了想后世防止疾病的方法,说道:“皇爷爷,这天花最忌讳多人在一处,不如就将东宫的人分别隔开到不同的房间,不许他们互相接触。”

“另外,所使用的东西也都要用喷洒,所有的人也都要用面巾捂上口鼻……”

对于面巾,朱元璋和这个时代的人并不陌生。

早在一二七五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所撰的《东方见闻录》中就有中国人使用口罩的记载。

“那些伺候皇帝饮食的人,口与鼻子一律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薄巾,使他们所发出的气息不至于传到皇帝的食物上。”

这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薄巾”,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口罩。

不过那个时候之所以戴上面巾,就是为了卫生。

这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口罩了!

要知道中国的“口罩”可是很早就有雏形了。

例如,《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古代人们对于能够散发出来难闻味道的东西,都会掩住鼻子,为了方便起见,也会用丝巾遮住口鼻。

当然了,那个时候并不成形的。

不过口罩用于瘟疫其实老早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不是为了防病毒,而是为了隔绝难闻的气味。

因为古代毕竟生活水平有限,许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洗澡,尤其是在冬季。

再加上衣物不多,更不会勤加换洗衣物。

而且感染瘟疫的人身上溃烂流脓,恶臭难当,气息实在不好闻,所以才有了“口罩”的运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