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理黄河是为了保障漕运,改变了“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人为干预黄河流路。
在黄河的北岸修筑双重大堤,迫使黄河走贾鲁故道汇入淮河,流入大海,这就加大淮河入海口的排水流量,
黄河泥沙含量大的特性导致入海口泥沙淤高,排水不畅,引发河水逆流,更加剧黄河决溢的频发。
所以说明朝时期黄河泛滥,有大部分的因素在于迁都。
这一世,朱允熥并不准备定都到燕王的老巢去,所以漕运压力大大减轻,也不用人为改变水流特性。
再加上积极治理黄河,相信黄河在自己的手中必然会安分许多!
“微臣黄观,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廷议散了之后,黄观前来拜见。
朱允熥坐在椅子上,抬头道:“原来是六首状元,平身吧,来人,赐座!”
“微臣不敢,多谢陛下!”
黄观遵照着礼仪站起身来,坐在小太监搬来的锦凳上。
黄观此人年三十一二岁的样子,面貌方正,虽然感激陛下的礼遇,可也没有激动到失礼的地步。
朱允熥之所以称他为六首状元,是因为黄观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中均取得第一名,
明朝时期,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则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
黄观不仅连中三元,而且堪称“六首状元”。
朱允熥道:“黄观,你在殿试的策论朕命人找出来看了看,确实见解独到,“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
现在大明在边地屯田,就是且耕且守,你能够有如此的眼光,难能可贵!”
黄观师从元末学者黄冔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所以为人也比较端庄,
闻言行礼谢恩,“愚昧之言,请得陛下赏识,是乃微臣之荣幸,多谢陛下。”
朱允熥道:“黄观,秦逵推荐你担任治河官,你意下如何?”
黄观当然应允,直言为朝廷做事,不及个人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