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肃立在一旁听着的侯泰,知道他们的意思是为了不影响大局,而任由这些银币流出去……
可那毕竟是假币呀,这罪责……
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他明白眼前这三位恐怕有通天的本事!
罪责虽重,可人家却敢承担!
身板不硬,又怎么敢担责!
马和眉头微皱,道:“贼人很是小心,居然把假币事先藏到闽江里面,往来船只那么多,何从查起呀……
侯泰,你家参与到假币案中,既然他们给你们送假币,我们从这里查不到,可是能从谁接的银子查,你能查到你家上批银子运送到哪里去了吗?”
“这,大人,我父亲素来谨慎,想要查恐怕很难……”
“无妨。”
马和道:“我在来的时候已经对于出现假币一事向陛下进言,用不了几天朝廷的邸报就会传送过来,到时候进一步告知百姓辨别银币真伪的办法,
同时若是知道谁私铸银币,或者谁手中拥有大量假币,那么就可以向官府申报,领取重奖……”
一旁的蒋瓛道:“所以说之前邸报上已经说过这件事,可有些百姓却不知道,再加上很多人都用过私铸铜钱,想必他们对于假的银币警惕性也不会太高……
邸报重申,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会重视起来的,时日久了,假币必然无所遁形!”
马和接过来道:“所以趁着百姓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贼人极有可能赶制假币!”
眼神转向侯泰,“你家里的存银,相信很快就会被启用!”
“小人明白了,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无论是朝廷的宝源局,还是各布政使司的宝泉局,都不准私铸。
可是因为朝廷在铜钱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私铸之事并没有追的太紧,百姓使用私铸铜钱习以为常,
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讯息传递不畅,一项政令的颁布,想要做到天下臣民全都知道,
尤其是偏远地区,这无疑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
而地方官的重视程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