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让那人的脸色一变,轻声问道:“那,可要奴才做什么吗?”
贤妃摇了摇头,轻笑道:“要你做什么,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无妨,就这样吧。”
这次长公主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察觉到当年真相,其实有她在背后推波助澜。
事实上,当年的事情,她正是知情者之一。
当年皇帝还是齐王,她身为侧妃,王府中的大小事宜,也是都知情的。
那时候颍川侯府的人过来求情,她隐约知道一些,她跟长公主没什么冤仇,认真算起来,对方对她也算是和善。
奈何立场不同。
她的夫君要保的人,她有几百个胆子,也不敢站到夫君的对立面去。
可贤妃留了个心眼。
颍川侯府灭口的时候,她让人暗中留了两个证人,此后改名换姓的躲藏生活。
这些年来,她几乎要忘却了这件事,直到这次长公主回京。
京中风云再起,她也在与皇后的斗争中,察觉到了一个绝妙的破局之法。
皇后无子,心血皆倾注在了二皇子身上,二皇子与她的儿子争斗不休,且一度压制着她的儿子。
可二皇子有个最大的破绽,便是他的岳父,颍川侯。
所以贤妃方才布局,推波助澜之下,让长公主察觉到了真相。
也果然引得长公主对颍川侯府和二皇子的反扑。
如今事情皆如她所愿的往前推动,贤妃的心中也终于得了片刻的舒坦。
哪怕长公主知晓她的所为,这一份情,也是要承的。
而这些,都是给她儿子的福报。
身后那人却没有这么踏实,他斟酌着,轻声问道:“主子,长公主不可轻信,她与三皇子走的太过亲近,恐有变故。”
闻言,贤妃却是不屑:“无妨,本宫盯了他这么多年,若他真是个成大器的,那才是本宫瞎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