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的、打幡的、撒纸钱的……所有人腰束白带,胸口别一朵小白花。
没有披麻戴孝,只有唢呐安魂。
卓云帆一声令下,唢呐声起,棺起。
以柳州棺为首,队伍缓缓地向前行进。
灵幡被风吹得呼啦啦直响,纸钱在天空中打着旋儿,七扭八拐地落在地上,不安地翻几个跟头,最终躺在地上,静默不动。被脚踩过,发出细微的声响。
不知道是哪个人先发出一声抽泣,另一个人使劲地吸了吸鼻子,一个汉子隐忍着咳了一声,实在忍不住嚎啕大哭。
附近的百姓赶来送行,本来都是隐忍着,默默流泪,被那大汉一引,都忍不住哭出声来。
百姓世代居于易水边,大堤修好之前,每年都要在洪水中死伤很多人,损失很多财物。
他们不是没想过离开,可是荒僻之地,他们无力开垦,富饶之处早已有人居住,搬去一两个人无妨,去多了,租不到田,开不了铺,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他们。
更何况故土难离,再危险也是自己的家,死在自己家里,总比到别人的地盘乞求一点施舍来的安心自在。
大堤修好后,又有老知县励精图治,人们才过了二十年安稳日子。
队伍拉得很长,如一条白龙蜿蜒在山间。
一口一口棺材放入墓坑,
一锹一锹土掩埋下去,
一块一块石碑立起来,
蜡烛在石碑前点起来,
香插入香炉,
纸钱烧起来
……
老百姓没人指挥,都在做自己能做的事。
实在插不上手的百姓,就去山坡上采了野花,一束一束放在坟前,折了杨柳枝,一根一根插在石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