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村中俊彦丁一广(4)

作者:大千.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绵绵细雨淅淅沥沥带着愁思,带着让人恼怒的烦乱,丁一广心里也象塞进了一团乱麻,没有一丝头绪。

丁一广受命于危难之际,赴任于众目睽睽之下,多少人为他捏着一把汗。

然而,丁一广生于斯长于斯,最了解农村,与农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

穷则思变。

看看自家的村庄,各村村民说:“人家是人,咱也是人,太阳也从咱门前过,为啥人家的村庄富了,咱受穷呢?”

原来,细心的村民经过观察、总结,得出了一些经济强村富村“秘诀”,那就是:要想富,首先得有个好的村领导班子。要想村民都享福,必须有个好带头人。

而丁一广的上任也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

丁一广大刀阔斧改革,力度非凡!

他首先重新组建了新的班子,启用了村干部大部分人马。他相信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能够为全体群众着想的。

他采取铁腕式的办法,整治了村中的旧势力和歪风邪气,显示出大将风度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重铸了村魂。

丁一广不光有大将之风,更重要的是有运筹帷幄之才。

经过周密论证,审时度势,他在全村村民大会上,他将心中规划好的蓝图和盘托出:在任职期内实现通电、通水、通路,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慷慨激昂的话语让在场的群众心里热乎乎的。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丁一广第一把火烧的是电。

这些年,由于某些村干部拖欠电费,群众怨声载道。导致限电、断电、停电,村民的电灯、电器等都成了摆设,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

丁一广跑遍了全村家家户户,把拖欠的电费交上,还结合农网改造把负荷小的细线换成粗线,使整条村的夜晚又变得灯火通阴了。

村民们不无高兴说:“以往每到用电高峰期看电视就成了问题,现在好了,多年没亮过的电灯亮了,电风扇转了……”

丁一广烧的第二把火就是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农业的命脉。丁一广从他公司出资,兴建了村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过去用水一直“靠肩头”的老大难问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