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倒霉蛋

作者:新海月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人均肉食量其实也是一个谬论,通常都是被平均出来的。据弗朗茨所知,奥地利肉制品食用量最高的是水手、渔民,其次是才是资本家、贵族。

不是说水手和渔民更有钱,主要是海上获得肉制品相对容易,在他们手中最廉价的可能就是鱼了,很多时候主食就是鱼。

沿海地区的民众肉食量,又要比内陆地区高。以威尼斯港为例,当地的鱼肉价格不足牛肉的十分之一,平民的主要肉制品就是鱼。

要是到了内陆地区,这个差价就没有那么大了。尤其是匈牙利大草原,牛肉价格仅仅只是鱼肉的五倍,民众们的牛肉食用量相对较高。

这个高其实非常的有限,大部分民众还是不能敞开肚皮吃。即便是经济最发达的维也纳,人均牛肉年食用量也不超过20千克。

不过维也纳的人均肉制品食用量已经突破了85千克,在所有城市中排名前五,大大拉高了奥地利的人均水平。

从成本上来说,其实加大捕鱼量,才是增加民众肉制品食用量,最廉价的办法。

很多问题不能只考虑成本,还要考虑带来的连锁反应。盲目增加鱼肉供应量,冲垮国内的畜牧业,那不是一个笑话,而是有可能真实发生。

原因只有一个字——穷!对绝大多数普通工人来说,便宜才是最重要的,饮食习惯又不是不能改。

农业大臣霍尔斯:“陛下,农业部准备推广家畜养殖,增加粮食消耗量,同时丰富农民的餐桌。”

弗朗茨听出了言外之意,那就是牺牲畜牧业。一旦家畜养殖量大增,畜牧业产能过剩就要出现了。

不过农民散养的规模通常不会太大,卖不掉那就只能自己吃了。

总得来说,就是人为增加粮食消耗量。顺便把肉制品价格打下来,增加民众们的肉食量。

只不过这么一来,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农场主,就要悲剧了。利润受到挤压是必然的,搞不好还会赔钱。

没有办法,总是有人利益会受损。和牵扯甚广的农业相比,奥地利的畜牧业规模就要小得多,成规模的就更少了。

这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的问题还有很多。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摇了摇头:“农业部有过深入调查么?

据我所知,很多农民都有养殖家畜的习惯,尤其是家禽养殖的更广。就算是进行推广,农民舍得用粮食喂么?

比如说养鹅,就算是不喂粮食,靠青草一样可以养大。牛羊也差不多,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光喂草一样可以。

这么一来,肉制品产量倒是增加了,可粮食消耗量却未必能够增加,农业部准备靠什么来完成计划?”

弗朗茨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主,前世他可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好,家里喂鸡、喂牛、喂猪都没人用粮食。

尽管这么一来,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更多,家畜生长时间也会更长,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