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

作者:新海月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明面上看起来非常公平的自由贸易体系,实际上就是英奥两国从外界掠夺财富的工具。

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除了能够忽悠普通民众外,上层社会都清楚自由贸易的本质。

知道归知道,大家还是无力改变。或许所有国家联合起来,能够推倒自由贸易体系,只不过没人肯做这个领头羊。

不是不想,主要是不敢。英奥不可能和所有国家为敌,但打死领头的杀猴儆鸡,还是能够轻松完成的。

理论上,最有希望充当这个角色的是法兰西,可惜巴黎政府没有挡住糖衣炮弹,早早的沦陷了。

三大国主宰世界的政治格局,就是英奥两国出的价,拒绝就是反法同盟伺候。

其次是俄罗斯帝国,地缘政治的缘故,只要沙皇政府不作死,谁都奈何不了他们。

可惜俄国人的号召力太低,空有大国之名,实际影响力却局限在欧亚大陆。

这个实力决定的,俄国海军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仅靠陆军撑起了大国地位。除了邻居之外,别的国家他们都影响不到。

受大倾销影响,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了起来。聪明的资本家已经反应了过来,纷纷加入了打折促销的行列中。

舍不得割肉,选择死扛的资本家,正在坠入深渊。

最先撑不住的是普鲁士王国,受战争的影响,普鲁士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国内工商业遭到了重创。

本来就举步维艰,还没有来得及缓口气,又受到奥地利倾销的影响,中小企业先撑不住了。

从11月份开始,裁员、破产、讨债,就成为了普鲁士王国最热门的话题。

柏林王宫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抗议民众。

毫无疑问这是资本家们捣鼓起来的,一个个高举“讨债”的旗帜,向柏林政府索要货款。

这是战争遗留问题,战争时期货币印的太多了,如果赢得了战争,这自然不是问题。

可惜普鲁士王国输了,大量的马克回流,加上资本家们的做空,战后马克迅速贬值。

战前1马克能买下2千克优质面包,现在1千克最劣质的黑面包也要7马克,这只是一个开始,马克的购买力还在持续下降中。

在确定马克大币值守不住后,柏林政府做出了一个破罐子破摔的决定,企图靠印钞票偿还内债。

资本家们自然不答应了,纷纷要求政府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现在大家不在量化马克,而是要求用黄金进行折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