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英在扬州兵马不到两万余人,清军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藩王率领下发起总攻,马世英率领军民抵挡三天三夜,终于挡不住清军潮水一般进攻。
在清军猛攻下,扬州城内明军叛乱,马世英被迫放弃扬州城,只带着少数心腹和亲兵逃回到南京城。
扬州城被攻破,南京城城内军民风声鹤唳,朝廷大臣武将有投降清军之意,城内守军军心涣散,南京城几乎成为一座不设防城市。
弘光帝不敢在城内驻守,带着数千将士前往黄得功军营,黄得功在河南被清军击败后,撤回到南直隶,在辖区内聚拢各地兵马,麾下兵力得到恢复,全军有六万余人,在他率领下在芜湖组建防线。
黄得功以为南京城可以坚守数天,他可以率领部队从芜湖突袭清军后军,可当知道陛下放弃南京防守,来到他的军营后,黄得功几乎崩溃。
他虽然痛心弘光帝放弃南京城,却还是带着陛下坚守芜湖,弘光帝从南京城到芜湖后,南京城不攻自破,城内数十万军民降清。
豪格带着部队进入南京城,本应该是多铎率领大军进入南京城,因为聆敬阳到来,变成豪格进入南京。
但是南京城终归是被清军攻破,豪格占领南京城后,又得到兵马数十万,他让三藩王挑选精兵,把一些老弱病残遣散回家,又下令部队继续进攻弘光朝廷其他军队。
此时弘光朝廷在南直隶,就剩下黄得功一部兵马实力较强,其他的不是散兵游勇,就是一溃千里追都追不上的溃军。
清军调集重兵进攻芜湖,黄得功率领部队在芜湖浴血奋战,历史上黄得功率领部队抵抗清军,但由于部下投降,黄得功被叛徒偷袭负伤,壮烈牺牲。
但是这一次他的部队没有叛贼,而是跟着他一起抵抗到底,因为那些叛贼跟着他北伐,不是死在中原,就是在中原投降清军,跟着撤回到南直隶的,都是和清军有血海深仇的将士,不能存在临阵投降。
因为黄得功在芜湖提前布置防线,又占据防守位置,清军一时间没有攻下芜湖,反而损失不少军队,气得豪格亲自率领部队进攻黄得功。
黄得功沉着应战,在芜湖一战斩杀叛军数十名将领,还烧毁清军一百多艘战船,打得清军不敢进攻。
豪格把主力部队都用来进攻弘光朝廷部队,在浙东的鲁王
部队,见弘光系军队被击败,再不支援下一个就要被清军消灭,鲁王令张煌言,张名振领兵驰援南直隶。
整个华东地区,还有一战之力的是福建地区的郑成功部队,此时郑成功在郑氏集团中并不是一把手,郑氏集团一把手是其父亲郑芝龙。
郑芝龙没有发兵救援南直隶,而是等待弘光朝廷灭亡后,拥护福建的唐王,
失去最强战力部队支援,张煌言和张名振并没有气馁,带着鲁王系主力部队从宁国府驰援黄得功,豪格在宁国府兵马不多,宁国府守军被鲁王兵马击溃,兵峰直抵应天府。
豪格大惊,被迫放弃进攻黄得功,率部回援应天府。
清军和鲁王系军队在应天府溧阳决战,鲁王系兵马不多,却同仇敌忾,清军兵马多实力强,却也有一个弊端,一路势如破竹,收编大量降兵降将,又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降军。
打顺风战役时,尚能够一起发力,打得明军抱团鼠窜,逆风时,降兵降将再一次发挥本色,望风而逃,清军和鲁王军队战争中没有第一时间攻下明军,请军中又大量降兵自行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