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朝官员们依附三位宰臣,均无异议。
如今朝内官员们大多是虚有官位,却全无职事,为保住俸禄,也只有人云亦云了……
然而,他们的意见呈上后,却石沉大海,没了回音。
很显然,天子并不同意推孙惟晟首功。
那天子便仍是属意张承业。
张濬等人甚至想不明白,天子怎么如此偏爱张承业?
事实求是的说,此次平息阉祸确是张承业出力更大,于中军大营取王仲先人头、导致右军瞬间崩盘的功劳也更大。
可凡事得从大局着眼,孙惟晟兵力更盛、资历也更足,又有投效朝廷之忠心,何不趁此时笼络过来?
张承业毕竟是初出茅庐,给他一些赏赐就可以了,也足够换来他的忠心,没必要非得把他排在孙惟晟的前面。
更何况,张承业还是一个宦官。
朝廷好不容易剿灭了一伙阉党,难不成,立即又要重用下一个阉人……
三位宰臣都沉着脸不接话,殿内氛围甚是尴尬。
李晔也不好一意孤行。
再说了,宰臣们的考虑便未必没有道理。
做了三个月天子,李晔也经常提醒自己,兼听则明,虽然自己有“未卜先知”的优势,但也不可小瞧了古人,尤其是这些宰臣们。
“屋内就我们君臣四人,有什么话,便直说了吧。明明是张承业功劳更高,众卿却要把他排在孙惟晟之下……或是顾虑他的出身?”
天子都直话直说了,做臣子也就没了包袱。
“圣上……”
张濬和刘崇望都要抢着回话,后被杜让能给拦住了。
“让老朽来说吧。”
杜让能语气诚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