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是如此?”韩长暮又问。
赵浮生道:“是,每年都是如此。”
韩长暮皱着眉头,在舆图上巡弋了一眼,最后落笔,在两处画了两个圈儿:“可知道车队进了城之后,又去了何处?”
赵浮生摇了摇头,支支吾吾道:“寨子里,多半,多半都,有些,不敢进城。”
他说的语焉不详,韩长暮却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哪个身家清白的愿意上山落草为寇啊,谁身上不是背了点见不得人的事儿,保不齐连个正经户籍文书都是没有的,当然进不得京城的门。
韩长暮想了想,将启夏门和延庆门附近的几个里坊都做了标记,继而抬头问道:“可知道每年前来交接姑娘的是哪个牙行的人?”
赵浮生望向了赵应荣。
赵应荣一脸茫然,显然是一无所知的。
赵浮生无奈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小人不知。”
韩长暮凝神片刻,换了个问法:“每年前来交接姑娘的人牙子都是同一个人吗?”
赵应荣急忙道:“不是,头两年是小人和浮生一起下山料理的此事,头一年和第二年前来交接的人牙子并不是同一人。”
这件事情赵浮生也很清楚,上前一步道:“后头两年是小人送姑娘下的山,每年也都是不同的人前来交接的。”
韩长暮又沉声道:“每回都不是同一人前来交接,那么你们又是如何确认来人的身份的?”
赵浮生恍然大悟:“是有信物的。”他慌忙解下腰间的佩囊,翻开来,露出里头的半朵梅花花样道:“就是这个,每年来人都要拿一个雕了这个花样的物什,有时候是个玉佩,有时候是条帕子,但只要有这个花样,且能与这一半拼成完整的一朵花,便能确定了身份。”
韩长暮一眼看到这半朵梅花,脸色便微微一变,这半朵梅花,他在许多地方见过,赫然正是从前四圣宗内众人甄别身份所用的标记。
他看着这半朵梅花,只觉心里生出一种古怪来。
按道理说,有了这半朵梅花,几乎就能确定此事与谢良觌有关,可是他心里却越发的不踏实了。
处处都有谢良觌插手过的明显痕迹,反倒格外的欲盖弥彰,就像是有人刻意为之,刻意将他的目光引向谢良觌,从而掩盖事情的真相,掩盖真正的幕后之人。
他捏着那只佩囊凝神片刻:“此物先放在我这里。”
这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赵浮生自然无有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