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准备扩军

作者:江天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如今大明辽东边患严重,如果后院再被闻香教烧起来,可就真的无法收拾了。

不过目前自己还顾不上山东那么远,现在卫所的那八百兵丁虽然已经训练的有些起色,但八百人还是太少了。

杨应乾拍了拍叶长青的肩膀:“你说的这些情况,我会向指挥使大人禀报,上承福建都司。这些天你先好好养伤,后面的事再做计较。”

又是对叶长青一番安慰,杨应乾便带着孙大勇走出了叶长青的房间。

站到院中望着天上的月亮,杨应乾突然觉得酒意有些上涌,心中想着卫所的现状,不禁自言自语道:“说到底啊,八百人还是太少了,太少了!”

站在杨应乾身后的孙大勇闻听此语,似乎是有话想说,踌躇良久,终于是上前几步。

“不知大人是不是在为卫所的兵额为难,如果大人想要补齐卫所缺额的话,小的倒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杨应乾顿时来了兴趣,转过身看向孙大勇让他说来听听。

原来大明立国之初,太祖为便于国家管理,创立了前无古人的户籍世袭制度,将天下万民分为匠户、军户、民户等籍,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这样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很短的时间根据户籍从而征收到所需要的人员。

而卫所的官兵就是世袭的军户,军户的儿子世代为兵,军官的儿子世代为军官,杨应乾自己的官职也是这么来的。

可是事有例外,这种军户的世袭往往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而很多的家庭往往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儿子,这样就只能由长子世袭户籍,剩余的丁口则被称为“余丁”,只能自谋生路了。

孙大勇的主意就是采用募兵的方式招收这些余丁以充实永宁卫的兵员缺额,其实这种募兵制在本朝并不新鲜,威震天下的戚家军采用的就是募兵制。

不过这种方式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费钱,卫所兵的生计主要是靠屯田,而募兵就得用真金白银了,孙大勇摸不清杨应乾的想法,所以一开始也就没敢开口。

听完孙大勇这个主意,杨应乾不禁茅塞顿开,抬起手拍了拍孙大勇的肩膀笑道:“大勇啊,以前我还没发现,你还真是个人才!”孙大勇愣了愣,竟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夸奖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正在这时,这时老管家杨福匆匆忙忙的从凌烟阁赶了回来,他从小看着杨应乾长大,自是有着很深的感情,月余未见少爷心中还真有些想念。

所以得知少爷回府的消息后,处理完手头的生意就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一进后跨院就看见少爷正拍着孙大勇的肩膀哈哈大笑。

杨应乾此时也看见了赶来的杨福,便走到杨福身前笑呵呵问道:“杨伯,你来的正好,咱们的烟草生意这段时间进展如何?”

杨福听到杨应乾问话,忙从袖中掏出了一本厚厚的账本。

“老奴急着从店里返回,也是想向少爷说一下近况,咱们的烟草生意这几个月进展十分顺利,除去雇佣卷烟工等各项支出,老奴粗粗估计,仅仅第一个月咱们就获利三万五千两白银。”

杨福低着头仔细的翻看着账本,生怕漏掉了一行。

“第二个月根据少爷提供的方子,咱们又推出了薄荷味和百草味的烟草,利润直接翻了一番,所以粗粗合计,这三个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