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李瑞安过世不久,正是其作品被炒热的时候。
现在,这里只是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校址,还没有升格为学院呢。
“新仔,你怎么什么都懂?!……”
“你想来这里读书吗?”范建新没有回答二黑子的问题,跳过话题问道。
“你没做梦吧?……这可是复旦大学啊!我想上,能考得上吗?!”
“也许吧,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范建新为了辅导妹妹英子的课程,一直在复习高中的知识。他发现现在的高中知识很简单,根本不像他记忆中的那样有难度。
这也许是他的理解力有了两世的叠加,也许是他前世做了二十年的高中老师,搞了二十年的应试教育,应付考试轻松自如了吧。
二黑子听了,小眼一翻,说:“得了,别说有的无的了……不要说考上这所大学了,就是最普通的大学——哪怕是咱们那的巉州学院,我也考不上。”
二黑子快步走到校门口的立柱旁,往那一站,摆了一个自认为最潇洒的姿势,说:“现在,要是有部相机就好了,给我在这校门口来张全身照……我回去也好吹一阵子了。”
“那就租台相机……不,那还是买一台吧。”
“真的?!”
二黑子睁开了小眼睛,在这个年代照相机可是个奢侈品。
范建新的心态还处在后世那种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对照相根本就没感觉,甚至还讨厌那种不顾别人的感受,随地拍照的人。
可是妹妹英子,却在他耳边嘀咕过想要照相机。他是个将妹妹当女儿宠的人,这都来到沪市了,买个相机回去省得花心思买礼物给英子了。
国权路上就有一家照相馆,店名叫“倩影”,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建筑的样式颇有西洋的风格,估计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这里是闹市口,“倩影”照相馆却很冷清。
俩人走进照相馆,见一位带着老花眼镜的五十多岁老板某样的人,站在柜台的后面,不知在拾掇着什么。
“老板,有136相机卖么?”
“有,有。”
老板模样的人赶紧答道,忙不迭的从柜台中取出几部海鸥牌136相机,递给范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