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今日当大笑

作者:乔木兮有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多年稳定的太子之位,其他中最有竞争力的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退出竞争。嫡子中李治年纪幼小,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的境况下,朝臣们早已在储君上达成共识,一起稳定朝政,度过皇位交接之前的动荡。

当然,野心家什么时候都不会少。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但就看有没有机会了。

李世民就算再不愿,在太子不犯错的情况下,他也不会对李承乾怎么样。

所以,现在朝局稳定来之不易,所有人都希望完成这次皇位顺利交接,这将对后世皇位交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快了!”

李承乾叹口气,无奈道:“还不是你出的好主意?这都多少年了?本以为十年之内就差不多了,但现在就是最后定稿,估计还得差不多三年。”

姬松一愣,吃惊道:“什么?现在还没完?不可能啊?按照我的计算,前几年就应该完成的,怎么到了现在还没完?”

也不怪他吃惊,当年永乐朝修永乐大典也就前后用了五年时间。但考虑到现在读书人没有那时候多,很多典籍都在世家手里,就是索要这些典籍都要花费不少时间。

不像后世,皇权至高无上,那时候的世家虽然存在,但早已不复现在的威势。一道圣旨,那些人敢不从命?

但现在不行,世家大族还真敢抗旨,皇帝也不会将他们怎么样。就说修书的人,永乐皇帝前后用的人,至少是现在好几倍,李承乾就算收罗大唐绝大多数学问好的读书人,也不过一千余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但好处就是,这些人可不是后世那些依附皇权的读书人。现在的读书人可是清高至极,就算是皇帝也很难改变他的想法。因此,修撰的《贞观大典》的可信程度也不是后世的《永乐大典》能比拟的。

只要完成这部《贞观大典》,其必将成为华夏文明史上最为璀璨的瑰宝。其中包含华夏从古到今,所有能找到的典籍。

不管是经史典籍,还是五书四经、乐工、建筑、占卜、医药、百工、诸子百家。毫不客气的说,这将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大百科全书。

并且,现在华夏传承到现在一直保存完整。从未真正为外族统一过。各种典籍浩如烟海,各家说学说虽然不显,但却真是存在。

当初那些隐世的百家传人,当听到大唐要修撰一部贯通古今,包含宇内的大典之后。毫不犹豫地就将自家典籍抄录一份上交,还是那种不收不行的那种。

这其中就包含早已消失的墨家,农家,阴阳家,就连杂家都有人前来。当时长安城汇聚了不知多少隐世学派的传人。

当时儒家更是如临大敌,严防死守,就是担心这些人重新出世,对现有的儒家发起冲击。

最后也不知是何原因,各方妥协之后,百家传人并没有得到皇帝的任命,而是去了书院,这或许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

“现在三次定稿后总共有多少字?”

姬松咽了下口水,有些呆滞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