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很凉爽的夏日夜晚,在实验室做完工作之后,带着耳机听着摇滚乐,邢玉森试着开启了自己的科幻创作之路。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投给《科幻世界》的第一篇稿子就通过了,然后顺利发表,顺利拿到稿酬。
有了完美的第一次经历,邢玉森自此有了干劲,后来只要有时间就会写作。
经过一年的时间,他终于在科幻界混得了一些小小的名气,得到了银河奖的邀请。
可以说,如果不是于东带起了科幻在中国的热度,邢玉森大概也不会开始写科幻,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
所以看到于东的时候,邢玉森还是挺感慨的,毕竟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于东引领他进入到了科幻界。
……
有了这些年轻人作者们的加入,现场变得更加热闹,他们一开始还有些拘束,后来慢慢聊起来后,他们的话开始变多,也愿意主动找于东他们这些前辈聊天。
余桦他们几个本来在打牌,见来了这么多人,也就停了下来。
这几个家伙虽然爱打牌,但同时也挺爱面子的,在外人面前,还是会尽量维持作家的良好形象。
余桦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作者们,笑着说道:“这里大部分的作家还是比于东要年轻啊,这在往常还是很难见到的,足可以证明,科幻这个题材比别的题材更加需要与时俱进。”
王靖康笑眯眯地说道:“咱们哪能跟你们比啊,传统文学的创作门槛还是要更高一些。”
虽然王靖康说的是客套话,但是在座的科幻作家们内心中还是同意他这个说法的。现状就是如此,虽然因为于东的成功,科幻这几年在中国很吃香,但是大家还是认为科幻不能跟传统文学相比。
另一边的莫言却摇头道:“我其实认为科幻的写作门槛更高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学,其实只要认识字都可以写,而且还不需要识太多字,差不多够用就行。但是科幻却不一样,真得要对那些知识有所了解才行。”
毕飞雨点头道:“事实确实如此,科幻的写作需要一些不一样的基础。”
见到三人这么肯定科幻,在场的科幻作者都挺感动的。
于东了解余桦他们,知道他们并非是特别肯定科幻的创作,而是他们对创作本身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一个好的作家,需要三点特质。
第一,对其他创作类型持有宽容的态度。
第二,有自己的艺术追求。
第三,对自己的作品常带有审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