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六章 动员

作者:白竹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嗵嗵嗵……”

一阵儿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脚步声来到门前便止住了,随即,有人把房门砸的“哐哐”响……

“谁呀?!”

许攸睡的正香,猛然间被人吵醒,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声恶气地问道。睡在他旁边的侍女也被惊醒,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贪睡的时候,她迷迷糊糊中翻了个身,捂住耳朵,露出大片的白皙丰腻,嫣红的蓓蕾随着雪丘微微颤动,看的许攸目光一凝……

可惜!没有时间了,清醒过来,许攸立刻听见了许多声音,低沉的口令,嘈杂的呼喝声,还有零乱的脚步声,他迅速判断出形势不妙。苦笑了声,许攸在那诱人的果实上揉捏了两下,命令痛醒的侍女服侍他穿衣服。

“不知是哪位将军前来,还请稍等片刻……”

许攸边伸开手臂,穿上袖子,边高声言道。

砸门声停止了,继而一个男子朗声说:

“许子远,张青州大人有请,还请从速更衣!”

听见这个声音,许攸略一分辨,就已知道,来人是张涵的亲军小校――太史慈,也是张涵手下得用的人之一。许攸稍为放心,想来张涵对他还是颇为重视的。来人身份多少有一点,行事也就会有分寸。如果来人是个不知名的小吏,恐怕他的下场就极为可悲了。

走在众士卒中间。许攸表现地悠然自得,谈笑自若。在从容不迫的掩饰下,他的脑海里却在翻腾。太史慈守口如瓶,他并没能探听到什么消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涵的态度竟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许攸早知道,临之行会有风险。

当然,从张涵的行事和性格,许攸判断风险不大。要不然。他才不会来的。事实证明,许攸的判断没有错。在临,他地到了与身份相称的接待。凭着良好的口才,他舌战群儒,把张涵的幕僚们说的是哑口无言。张涵也就是笑笑,并没有放在心上。大汉国的教学盛行问难制。就是讲学者站在上面,任由众人提出各种疑问。所以,大汉国地名士们,多有优秀的口才。不过,张涵心中自有定见,非是言辞可以打动的人。

坐在马车里,听着车轮碾压在青石路上的声,许攸陷入了沉思。

在光和年间,许攸便曾到过青州,临的繁华整洁和不其浓郁的学术气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战乱席卷了司隶和关东诸州。青州却依然如故。从凋蔽混乱的州,进入安然有序的青州。对比真是太鲜明了,令人不由自主轻松下来。可惜,梁园虽好,非是故乡。许攸在安享太平的时候,也在细细观察着青州,估计着青州地战争潜力,以及张涵可能的心态。

许攸最羡慕地,也最担忧的。就是青州地人口,简而言之一个字――“多”。类似冀等州那样。百数十里荒无人烟的景象,在青州绝对看不到。据说东莱的人口少些儿,有百里一村的,许攸没有见过,他一路行来,村庄相间最多也就二三十里路。道路两旁,良田随处可见。这不免令许攸总是在猜测,青州到底有多少人口?七百万,八百万,还是一千万……想到这个数字,许攸忽然觉得头痛,这可以征集多少军队呀?

张涵严厉法治,收买民心,所谋非同小可。但是,张涵似乎暂时没有西进的打算,也令许攸稍感安慰。然而,每每想起青州随时可召集百万大军,这一丝安慰便消逝的无影无踪,真应该象曹操建议的那样――回兵东向,直指青州……

“许子远,你说袁本初有意与青州修好,那你能否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从扭曲变形的人头上,许攸依稀辨认出了义地影子,许攸心中一惊,干巴巴地说:

“……,我不明白将军的意思……”

“许子远,义冒充冀州军,袭击我青州使者地队伍,你有何话说……”

“这是义将军吗?我不认识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