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七章 质子[下]

作者:白竹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自华守泰山,与泰山贼交战数百次,杀伤俘虏数以万计,弃贼而归者同样数以万计(多是老弱),泰山贼已久不敢下山劫掠……”

戏志才说的很实在,很明白,沮授微微点头,不再说话――盗匪什么时候都有,如此说来,也可以算安定冀州了。

“不知将军如何看待讨伐董卓一事?”

从事赵浮是个消瘦的中年人,他与程涣共同率领万余弩兵,驻军孟津,闻知韩馥要让冀州,方才赶回来劝说,结果自然是无果。他曾参与过守海,压制袁绍一事,是韩馥的得力部属之一。这么说吧,赵浮讨厌袁绍,却也不喜欢张涵――他被张涵列入可争取的人士之中。

“董卓入阳,也行过几件大快人心之事,但是,他妄兴废立,祸国殃民,实是罪无可恕!”

张涵沉吟了一下,“从这个角度说,讨伐董卓,匡扶汉室,是大义在身,无可非议!”

“将军这样说,是说讨董为国喽?”

赵浮眼中掠过一抹异色。

“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袁氏诸人讨董,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各怀异志,居心叵测!

既然要匡扶汉室,少帝的安危岂能不放在心上?

薰卓必不肯使少帝居于关东,不过,若使其出阳,守凉、并,董卓却未必不会被说动,到时候……”

张涵哂然一笑,“袁氏事起之初,置少帝于不顾;事起之后,弃汉室于长安。事到如今,汉室衰微,已成定局,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关于汉

,有人有不同意见,便产生了一点小小的争论。不激烈。这基本已是共识――人心散了,反驳者更多是出于感情,说了几句自己也觉得无聊,便不再言语。

一时间,帐内的气氛沉闷了下来,毕竟汉室四百年的江山,总有几分感情在,而大多数人也都是喜欢太平盛世。见此情形,张涵便开始敬酒,韩馥、沮授、耿武、闵纯、程奂……张涵轮流敬下去,每每与众人说起他平生得意之事,曾经做过的义事,有过的壮举,拿手的本事等等。张涵话不多,但言语得体,寥寥几句恰到好处。敬完了冀州人,张涵又开始敬青州人,也是如此这般。然后,戏志才又向沮授敬酒,沮授再回敬……酒酣耳热杯觥交错间,双方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宾主尽欢而散。

“冀州局势混乱,兵凶战危,韩某欲将家眷托付于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临别之时,韩馥忽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何?当然是太好了,这事张涵准备明天再说,韩馥识趣,现在主动提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张涵在这里高兴。冀州人却都是一脸的难看,闵纯连忙凑了过来,想要劝阻。

“主公……”

也难怪冀州人脸色不好,在大汉国,将军出征是不能带家眷的,韩馥如此行事,等于是将自己当成了张涵的部属了,至少也是半依附张涵了。

“我意已决,伯典休要多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