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总结

作者:白竹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张涵在平原剿灭大批豪强,也不是没有后遗症。张涵是按照规则,引诱他们起兵,才一一剿灭,部分豪强世家安了心,但也有不少豪强颇为不满。这些事情,王文祥体会不到,张英却心知肚明。当然,即便如此,张涵的态度也是相当保守的,张英以为大可不必。但他话说出来,自有不同――王文祥撇撇嘴。

“但是,六月中到七月之间,为什么不同意我派遣一部渡河?

渡过大河的军队不用多,五千就足够了,袁军无法轻易吃下,面临着我军的威胁,剩余袁军也不敢欣然南下的……

将袁绍军分成两部,使之迟迟不能汇合,势必会大大限制其在豫州的扩张速度……”

看得出来,张英对此很是不满。

袁绍所部在河内屯兵一年多,后期时常吃不饱饭。屯兵东郡以后,情况稍有改善。但是,此次选择南下,还是大大挫伤了袁军的士气。在进攻豫州中,袁军普遍采用了督战队,且军纪普遍很差,劫掠**时有发生。

而袁绍本部多为渤海招募的士卒,这一南下,离家乡就越来越远了,故而逃卒很多,光张英收容到的,就有四百多。只要与袁绍军交战上,岂能容它轻易退走,到时候,袁军部分在豫州,部分在兖州,看他如何是好,早晚必是全军溃散……

张涵知道,冀州一事是保守了些儿,但他考虑的角度不同。青州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钱粮充足,人口众多,到了明年兵力还可增加十多万。其他各州都处于征战中,整体实力是在下降。彼消此涨,时间在青州这一边,张涵并不着急。当然,张涵也不会放过瓜分大汉国的机会。假如韩馥投了袁绍,张涵便会出兵占据清河等地,或者进军兖州,伙同公孙瓒瓜分兖冀。总之,不让袁绍白占便宜就是。因此,在所有方案中,张涵选择了风险较小的一个――可风险小了,方案自然也就保守了。

当然,戏志才对此说法,也是颇为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徐州陶谦是不敢冒然出兵的,即使他出兵了,凭着琅邪和鲁国的驻军,也不会失败。公孙瓒兵力有限,是来冀州占便宜的,除非青州军一败涂地,否则他也不会与青州军拼命。青州军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袁绍,就应该集中兵力,一举打垮袁绍。可惜,张涵不喜欢这种倾国决战,他喜欢稳扎稳打,与敌人拼消耗。当然,张涵坚持如此,戏志才也勉强可以接受。

不过,张英的意见,戏志才却不能同意。

“张校尉,这话就不对了。在整体战略上,我也认为,是有些保守了。但这已解释过了,这里便不多说。

但是,我同样也不赞同渡河作战。兵法有云: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袁绍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他只是我们的敌人之一。

我军肯定能获胜吗?兖州会坐视不理吗?我军能占据兖州吗?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不。

何况,那击溃了袁绍对我军有什么好处?

袁绍军是由众多私兵组成的,如果在兖州溃散了,肯定就会与兖州刘和张邈等合流,不利于下一步……”

戏志才并不讳言,对兖州的觊觎。

“哼,袁军现在就不会与兖州合流了吗?

袁绍、曹操等人与张邈等关系深厚,若攻下了豫州,肯定会兖州互为表里……”

张英可不会那么容易被说服。如果袁术占据豫州,兖州就会腹背受敌。州面积狭小,就算合流了,州也不能养活大量的军队,实力增强有限。总比现如今的情况强。

戏志才心头暗恨,这袁术也太不争气了,居然败的如此迅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