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碧*

作者:仙路逍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静音碧玉

作者:静竹

碧玉诀

第一章深山异事

除了山还是山,千峰万峦绵绵无尽,有些奇峰高入云表,有些峭壁千寻陡落,幽邃无际。抬头上望,云封天柱,苍鹰回翔于日云之下,悠悠苍穹下一片平和安详。俯瞰千寻麓谷,雾锁川溪,笼罩阴森丛莽,谁也不知道这片神秘的天地里隐藏了些什么天地的奥秘。大多数地域,千百年来从没有人进入这片神秘天地,那里面也的确不适宜人类居住。

这就是四川凉山地区西部的山区的风貌,除了稍有平原的各处河谷有人类居住的山村小镇之外,大多数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穷山恶水,只有飞禽走兽生息其间。

人不能仅靠飞禽走兽活命,因为人毕竟是杂食的生物。而且,人不能像野兽一样,与禽兽一样生活,茹毛饮血与禽兽一同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需要追求吃与活下去之外的生活空间。因此,从散乱的分洞穴居到相互聚族建屋而居实在是最平常的事了。

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应用机械和电脑来辅助工作,像那些原始的工具的用法,恐怕都已经被遗忘了,要人们重新拿起猎兽工具,就算是现代的猎枪,回到山林里重新与野兽生活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事;把一个人赶进十万山丛中,生存的比率几乎等于零。

在山脉的深处,有些地方仍然是洪荒丛莽。这是人文和地理条件使然,这里从来就被称为不毛之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历史上被汉人称为蛮子的一个种族彝族,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可想而知。

彝族是古羌人先后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贵川三省,其核心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他们多自称纳苏,诺苏或聂苏,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称呼的较小支系。清初康熙雍正年间,彝族及其影响的地区保持奴隶占有制度,可以三个地区为代表:一是包括水西今贵州大方,建昌今四川凉山一带,乌撒今贵州威宁,乌蒙今云南昭通等地的云贵川三省毗连地区;一是云南省元江,新平县的鲁魁山一带;一是贵州安顺府今安顺一带彝族土司控制下的布依族分布地区。所以,尽管社会已经变迁,名义上这里也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几千年的陋习和惯例要想改过来还是很不容易懂得,而所谓的科技兴农这股风更是还没有普及这里,许多人的耕作方式还与刀耕火种相近。

总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抛开花花世界,跑到这种地方来生活;在这里活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也活不下去。

附近的人们也有狩猎的,但只是作为娱乐而已,并且狩猎区决不敢延伸至洪荒丛莽区,那里面稀奇古怪的猛兽,可不是普通猎人对付得了的,甚至一头看起来温顺善良的小兽,也可能具有致命的危险性。

当然,还有那些修行天道仙道的所谓炼气士到山林里来餐风饮露的苦修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期有朝一日能够超脱,虽然这一类人实在是少,但是的确还是存在的。不过,说来悲哀啊,修道想要的是超脱人世,摆脱一切禁锢自由的东西,但是,这种思想就是一种对自由的限制啊,修道也是想满足的之一。

总之,这里的确有人迹。

攀上又一座山峰后,最后的一处目的地已经遥遥在望了。小伙子宁缺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渍,口中嘀咕道:“这鬼天气,真是热得人受不了。”抬眼望了望前方的目的地,他忽然呵呵一笑,自言自语着:“在今天的奔行中,似乎觉得真气的流动要流畅自如了许多,气机颇有些蓬勃欲动的迹象,看来突破两年来功无寸进的高原现象就是近几日的事了,到时候,美人儿师傅该没话可说了吧。”

稍事休息后,他又起身向不远处的那座高崖奔去,只要取得那上面放置的石笋,他今天的试炼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半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半事情就要简单一些了,不过是将所有取得的石笋重新放置到另外的一些规定的地方而已。

他的背上有一个用山藤编制成的背篓,里面已放了十四根重约二十斤的石笋了,可是近三百斤的东西在他的背上却丝毫影响不了他前进的速度。他在山林间纵跃如飞,升上降下犹如鹰翔燕落轻松自如,一只小猴好奇的跟着他前进,不到片刻就已经被他甩在后面,不见了踪影。也就是说,他背着三百斤的石笋在山林里奔行,速度却还远远胜过以灵敏迅捷见称的山猴,这实在是骇人听闻。

像一只豹子一样轻盈地跃过一道宽约两丈的山沟后,借势弹身而起,双手抓住一根柔弱的树枝后迅速地攀上一棵大树,躲过了在山沟边晒太阳的大蛇。足尖在树枝上轻轻一点,身子就像忽然失去重量一般滑翔向另一棵大树。

他在树上纵跃而行却仿佛是走在平坦康庄的大道上,身形起落之间自在无碍,总是在间不容发躲开所有扫向他的枝条,这时候,他就像松鼠山猴一样,成了山林里最自在的精灵。

片刻之后,他便来到了高崖之下,方才里许的快速奔行似乎没有消耗他的体力,仅仅使他的气息略略有些加快,全身上下出了一身大汗而已。

伸手抓住一根山崖上生长的山藤,他宛如壁虎一样迅速向崖顶攀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