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松了口气,陛下既然亲自朱批,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那自然是可以印了。
王禀是个忠臣良将,陈循乃是状元郎,读史极多,自然是知道的。
两宋交际的时候,那么多的奸臣贼子,随便找一个替换掉就是。
比如那掘开了开封段黄河堤坝,水淹开封城,让黄河夺淮入海的杜充,最后还投降了金人,就可以替换掉。
本就是奸臣贼子,背负些许的骂名,也是应该。
“这书不错,印好了送到文楼一套,朕没事就看看。”朱祁钰点头将手中朱批的书递给了陈循,让他照章办事就是。
水泊梁山、方腊、邓茂七-叶宗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农民起义,有着很强的局限性,往往声势浩大,最后或者被招安,或者被剿灭。
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两个字,活着。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让他们活着,逼着他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用天灵盖接狼牙棒拼命。
兴安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将于谦的奏疏,放在了案桌之上:“岳指挥在门外候着呢。”
朱祁钰拿起了奏疏,打开了看了良久,又慢慢的折上,他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于谦说要迎回太上皇朱祁镇,却派了岳谦。
那封没有印绶的禅让诏书,可是岳谦念出来的。
朱祁钰的确是巴不得,朱祁镇死在迤北。
否则迎回之后,无论怎么做,都是大麻烦。
不过些许弑兄夺位的骂名而已,他不在乎。
但是这厮回来之后,就不好杀了啊!历史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刀案,不就是朱祁钰打算对朱祁镇下手未果吗?
死在关外最好,少折腾多少事,大家安安稳稳的建设新大明多好啊。
“岳指挥一路舟车劳顿,让其回府休息,明日朕再宣见他。”朱祁钰对着兴安嘱咐道,从几近阳和骑马直奔京师,至少奔波了数百里。
“陈学士,是不是该考虑迎归太上皇之事了?”朱祁钰将奏疏放下,里面内容极多,他还要认真再看几遍。
但是“迎归”朱祁镇这事,应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