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咨政院主政

作者:吾谁与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自余忠义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

“问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

李贤开始从现象出发讨论南朝如何避免灭亡,导致失纲。

李贤叹息的说道:“夫此恶证亦何难解决之与有?今日之恶果,皆因南衙无纲。”

这个现象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南衙无朝纲。

这帮人压根就不是什么叫做朝纲!

陛下扯的第一巴掌,就是他们没规矩,造反都是瞎胡闹,以为写一篇战书檄文,就是造反了?

“何为朝纲?”李贤转过头来,又抛出一个问题,他看向了那个刘昇,刘昇是景泰二年的新科榜眼,结果在京城,天子脚下胡闹。

这家伙先在京城搞那些人妖物怪的曹姓男伶,后来被骗了钱,求到了同乡同书院而出的于少保头上,最后又仗着自己有钱,搞了个千人遴选家人,最后被陛下革除了功名。

大明是有规定什么人才能用多少奴仆。

现在刘昇来到了南衙出仕。

“刘昇,你来回答。”李贤点名让这个新科榜眼回答,希望他能说出一点来,哪怕是一条!

刘昇稍微思忖了下说道:“斗斛、权衡、符玺、仁义。”

李贤点了点头,刘昇说了四条。

不是学问出问题了,也不是科举出问题了,还是刘昇这个人有问题。

刘昇可是主动在南衙出仕,非常积极,而且还献了不少钱粮。

袁彬已经盯上了刘昇,因为刘昇家里世代海贸为生,颇为富足,去的地方和孔府是相同的,倭国石见。

刘昇学的学问没差,但是那都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东西了,以此延伸了很多,就不是他这个还未出仕的文林郎,能够领悟的了。

他开口说道:“一曰行制、二曰厘法、三曰确权、四曰量度,以上所举,虽寥寥四纲,窃谓前途之安危存亡,盖系于是也。”

“我这里有六十四条文,诸位且看后,再议。”

李贤将早就写好的三份递给了众人,其中有一份是玉娘誊抄的,昨天他写到了深夜,最后一份再誊抄一下,写不动了,玉娘代劳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