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于谦接过了话茬说道:“谅山王啊,安南国国内事,安南国自诀便是,这是宣德三年十月立坛与盟,大明没有要违背盟约的想法。”
宣德三年十月廷议厌兵,遂弃交阯三司,十二月责令大明官吏军民者八万六千余人返回大明。
这个决定和当时大明国内兴文匽武的风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弃置交趾的代价,远比大明想象的要沉重的多。
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和致命的。
弃置交趾,导致大明对西南土司的威信打击极大重大,最终酿成了麓川多次反复、云贵川黔苗民生乱;
弃置交趾,也导致了大明在南洋诸国的威信大跌。
宣德四年,大明遣暹罗使者共计一百余人,至占城新洲港,被占城王扣留,尸骨无存。
宣德六年,大明遣旧港军民二十余人被三佛齐扣押。
大明遣满剌加使臣林霄册封满剌加国王,林霄不肯北面屈膝,被满剌加幽饿而死。
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数次下敕要求两国返还大明军民,均无果而终。
永乐年间册封的吕宋总督亦不复设。
南洋各国都知道,大明没有手段惩罚他们,所以他们愈发狷嚣。
而宣德三年黎朝的黎利称帝之后,缅甸、孟养、老挝、真腊、暹罗、兰纳、东吁等国都派遣使者向安南黎朝朝贡。
于谦所言,安南国自决,大明不干预。
如果陛下和于少保真的这么想的话,他们已经出发到下一个荟萃阁了,坐在这里和这个故太子黎宜民废什么话?
要听故事,哪里没有?
于谦的意思很明确,安南国主无论是谁,都不会影响与大明的关系。
换句话说,谅山王黎宜民真的谋朝篡位成功了,安南国可以照常朝贡。
但是于谦具体给了什么支持呢?
于谦给了黎宜民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