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倒不是担心奇观误国,一百七十万银币,就是户部不肯给,大明皇帝从内帑划拉划拉,也能批给徐有贞。
朱祁钰看着徐有贞十分确切的说道:“三丈深的旱期修筑河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你的想法都很不错,但是目前大明造不出来。”
“而且你提出的钢架桥,想法更好,但是你知道你这一座桥需要的钢,要多少吗?”
“以眼下大明一年所有产的钢都给你,都不够,而且这钢料还不见得能达到你的预期。”
徐有贞喃喃的说道:“造不了?”
朱祁钰肯定的说道:“造不了。”
大明的钢铁产量与质量,是限制大明皇帝敲奇观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质量。
不是他不想建,是大明眼下的生产力,真的做不到。
徐有贞确定旱涝期,是为了疏浚长江主干道,这一点上,徐有贞没有忘记自己的本来职务。
朱祁钰和徐有贞聊起了长江主干道的疏浚事,这是目前大明能够实现的,而且经过长期的疏浚事,大明的工部也能积累技术经验,这些经验极其宝贵。
“疏浚乌江的时候,就没有当地的土司阻拦你们吗?朕知道乌江沿途的码头可不少。”朱祁钰疑惑的问道。
徐有贞没有犹豫的说道:“有。”
“都是怎么解决的?”朱祁钰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杀。”徐有贞言简意赅的说道。
徐有贞赶忙解释道:“最开始疏浚乌江的是大明的四威团营,昌平侯杨俊杨都督,哪里会惯着他们?”
“最开始疏浚的时候,就有人暗地里下绊子,被杨都督剿了几次之后,便没人阻止了。”
杨俊平定播州杨氏的叛乱之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清剿余孽的平叛工作,随后又在贵州驻扎了一年才开始回京。
襄王南下贵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贵州地面,从军管状态,改土归流,恢复民生。
军管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余孽就是个框,啥都能往里面装。
从贵州到京师一封书信要走九十天,杨俊事无巨细的奏禀,再得到朝廷回函后再行动,那黄花菜都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