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陛下在后院看庖厨杀猪

作者:吾谁与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陛下又很耐心,无论朝臣们说了多难听的话,陛下都会让人把话说完,认真的听进去,良言嘉纳。

比如李宾言这个家伙,就是那种出口不逊,嘴比脑子快的人,即便如此,李宾言还是陛下的李爱卿。

徐有贞这种人,在崇明岛窝了两个月,就是不面圣,一堆长江大桥的图纸,陛下就宽恕了徐有贞的大不敬。

陛下在做事之前,总是谆谆不倦的教谕。

南衙煤山崩的时候,陛下数次下旨告诫煤价会被平抑;富户外逃之前,叶衷行也是在不断的劝他们不要走,遵纪守法都是大明人;这次的白鹿洞书院之事,陛下又下了一道很长的圣旨。

这道圣旨很长很用心,还做了比喻,道理说的很明白,于谦看了都觉得很有道理,是一个可持续竭泽而渔的政令。

最后一点,则是陛下喜欢料敌从宽。

这一点是让于谦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陛下考虑事情的时候,似乎总是把最坏的情况考虑到。

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儿,譬如平叛南衙僭朝的叛乱,陛下居然写了个天下伐明的兵推棋盘来。

这种慎勇的性格,让陛下对每个政令都是不断的审视,尤其是事涉民生,更是慎重再慎重。

比如这次的工会工总,民间则称之为大把头的人选问题上,陛下除了要求必须是工匠身份的同时,也会三年轮换民选,避免利益集团的出现。

江西二百三十八所书院,需要动用驻扎在南衙的京军吗?

京军出动都是奔着平叛去的,京军在正统年间的战斗力,也是四万平定百万民乱的强悍实力,更何况是景泰年间,陛下一手调校出来的京军?

于谦靠在软篾藤椅上,慢悠悠的喝着茶,碰到这样的君王,他只要把农庄法打理好,每天就是修身养性,看着大明一点点变好就行。

这种感觉,非常的舒适。

于谦这么些年,从没有活的如此轻松过。

唯一让于谦比较揪心的就是怎么劝仁恕之道这件事了。

进展为负,让于谦不免有些绝望,比击退瓦剌人还难。

于谦站起身来,向着新港码头而去,陛下给了一个工匠们承诺,要发媳妇,这件事于谦领了,自然要办。

这要说给大明的军民发媳妇这件事,于谦是一万个赞同的,而且他确实在做。

一等的自然是高丽姬,朝鲜和大明离得最近,但是价格最贵,大明朝出不起这个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