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长权看着这炉口上安置着的那一个蒸笼,面上也不禁浮现了一抹笑意:“看来,这朝廷的工部倒也是有着不少的发明呀!”
盛长权玩味地揭开炉口上的那个蒸笼,发现下面是个封闭的空间,而且里面放满了清水,看样子,是准备让考生们用这个东西煮食。
“嗯,这倒也挺贴心的!”
盛长权将考号里的所有东西都一一查探清楚后,便是又重新回到那小桌子面前打坐一阵,以酝酿一下自己的感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虽然乡试是要三天的时间,但是这第一天却并不需要动笔,盖因,这第一日是专门用来让考生们进场,以及熟悉环境的,真正的考试,还是得等到第二天。
毕竟都是从这一步过来的,所以朝堂之上的大人们也还是很人性化的。
“现在,就等最后的开场了!”
盛长权闭目养神,心里却是暗暗思忖着。
……
而就在此次秋闱开场的同时,汴京城里的大街小巷也是逐渐地变得热闹了起来。
因为秋闱试的缘故,所以这京里的所有商贩们都是开始了自家的营生,而且,还全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负荷地经营。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趁这段时间,能多挣一些,好补贴家用。
当然,这也是在白天,毕竟,夜晚朝廷要施行宵禁,这些小商贩们就只能在府尹衙门规划的坊市里开始他们的活计了。
而且,也不仅是这些普通的小老百姓,就连那些达官贵人们,亦是一个个地开始行动起来了。
前面说过了,乡试是科举里颇为重要的一关,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极为重视这一场的,另外,敢在汴京城里开考的学子,那就更是了不得了。
敢如此而为的,只有三种人,一种是因为家世的缘故,不愿意走远,只想就近科考,而这些人不说其学识的好坏,但说他们的家世,那就绝对是不俗的。
最起码,是权势不俗,底蕴雄厚之家,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会不甚在意这科举名次的好坏。
第二种人,则就是那些自信的学子,通常而言,这些人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不是才子,就是大才子,总之,那绝对都是有才之辈的年轻俊彦,是未来可以穿红戴紫的读书种子。
因此,他们也绝对是不逊色于第一类人,甚至,第二种的学子,会更受那些贵人们的青睐。
至于第三种人,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或者只想着来此逛一趟,对乡试没有寄托什么希望的“观光团成员”,前者不提,后者却绝对是大富之家,也是颇有些看头的。
所以,综上所述,那些贵人们因此而有所异动,倒也是应有之理。